其實,我壓根就沒打算讓這些士兵去衝鋒陷陣,畢竟他們並非精銳之師。我的打算是,讓他們駐守在後方,守住一些關鍵的城池便可。
而且這些人肯定不會紮堆,肯定一個城池安排幾百到一千多人,難道攻下唐國的城池都不能提供幾千人的糧食?
既然主意已定,我當機立斷,立刻與鐘尚書商議起具體的細節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們最終敲定了方案。
然而,這還隻是個開始。
接下來,我又馬不停蹄地找來程千餘,共同商討如何從眾多屯田兵中篩選出那些相對忠心、品行也還不錯的士兵。
畢竟,這派遣出去的軍隊,代表的可是伊國的形象,容不得有絲毫馬虎。
……
我又從禁軍中挑選出一百名士卒,我會以這一百人和屯田兵建立起一支新的軍隊。
全是屯田兵,我不放心。他們的思想過於“開放”,或者說“激進”。
如果安排一些將門之後,恐怕要會激起士卒和將領們的矛盾,簡單來說就是“仇富”、“仇貴”。
這支軍隊的將領必須是屯田軍裡麵出來的人,而一百人,則是任命一些中低層的職位,確保裡麵沒有什麼“一言堂”。
這軍隊需要至少一個月的籌劃,可能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前往唐國。
為此,我讓在唐國進攻的兩軍減緩進軍的速度。
一來後方不穩,二來,可以迷惑譚自在和蘇毅。
……
十月二十日。
我心中的疑慮愈發加深,對譚自在的真實意圖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他故意激怒我派兵進攻唐國,實際上是一種彆出心裁的求援方式,我越想越覺得這個推斷合情合理。
當我率領軍隊攻打唐國時,唐軍竟然毫不猶豫地迅速收縮戰線,將唐國與憫、寧兩州接壤的地區全部拱手相讓。
在此之前,憫、寧兩州雖然與唐國相鄰,但與蘇毅的勢力範圍卻完全沒有交集。
然而,隨著譚自在主動放棄這些地盤,伊軍的勢力範圍得以擴張,與蘇毅的地盤直接接壤。
唐國局勢可謂是一片混亂,呈現出三足鼎立的態勢。
唐國顯然並不想與伊軍開戰,而蘇毅同樣也不希望平白無故地增添敵人。
畢竟,蘇毅的後方還有北陵國虎視眈眈。如果唐、伊、北陵這三個國家同時對他發難,恐怕蘇毅會應接不暇,難以招架。
三軍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蘇毅和譚自在繼續往死裡打,同時不對伊軍出手。
可不出手歸不出手,他們兩個人的安排還是有很大的區彆。
譚自在直接不防守與伊國的交接之地,而蘇毅不得不派重兵在與伊國接壤的地方上。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唐軍領土變小,邊界變短,而勢力變強了。
而蘇毅的領土不變,邊界不變,可勢力卻被迫被伊軍牽製,相當於變弱了。
想想我就鬱悶,我是不是太小看天下英雄了?
當然,唐國那邊也有好消息,蘇毅放了史進,並且把第二幕僚,第二心腹——丕子遠砍了。
我就喜歡蘇毅這樣的聰明人。
喜歡征服世界:從擊殺穿越者開始請大家收藏:()征服世界:從擊殺穿越者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