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南封國皇帝之前為了安撫百姓和眾將卒,在眾目睽睽之下砍了有“妖公主”之稱的潔嫻狐。
正因如此,城中士卒才拚死抵抗,苦苦支撐了這麼久。
可惜了,這次南征的功臣——潔嫻狐,我是沒機會再見了。
而傑他們也不弱,許諾先登者,賞百金,封千戶侯。
封侯,這不是傑的權利,但我也沒打算追究他的責任。
一個小小的千戶侯,與青寧城相比不值一提。
但萬戶侯就不能亂許諾了,全伊國的萬戶侯都不到一手指數,其中還有兩家是從伊國開國皇帝世襲下來的,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士卒不夠勇猛?那必然是賞賜不夠。
先登、破陣、斬將、奪旗,這場戰役,這四大軍功都有人獲得。
……
破陣者,蕭破武。
南封國皇帝頒布勤王聖旨後,各地的將領、世家、官員和鄉紳紛紛響應號召,開始招募士卒,組成軍隊,前來解救被圍困的南封國皇帝。
與此同時,圍攻青寧城的敵軍不僅要應對城內守軍的抵抗,還要設法阻攔和擊敗來自南封國各地的援軍。
在眾多援軍之中,慕、茲兩州的軍隊聲勢最為浩大,他們號稱有三十三路大軍,總計六十萬之眾,正浩浩蕩蕩地朝著青寧城進發。
然而,這所謂的六十萬大軍水分極大。
實際上,不過隻要帶領著百十來號人的小隊伍,卻也堂而皇之地自稱為一軍。
這樣的“一軍”是有個前提,那就是組織者的身份不凡,否則其他人早就吞並了。
這“六十萬”大軍的實際人數肯定遠遠達不到六十萬之數。據蕭破武估計,其真實人數應該在七萬到九萬之間。
而且,這“六十萬”大軍中,八成都是由流民和普通百姓組成,他們未經訓練,裝備簡陋,戰鬥力可謂是不堪一擊。
儘管如此,蕭破武仍然麵臨著巨大的壓力。
他所率領的除寇軍的五千人,經過指揮衝殺,擊潰這支號稱“六十萬”的大軍。
蕭破武奏書裡說的很詳細,說當時是怎麼怎麼想的,局勢怎麼怎麼危險。
一看就是老毛病犯了,把戰報當做案件寫給我看。
……
斬將者,高子期。
他經曆攻入京城、剿滅“萬角”流寇、奎州一戰、南封國一戰,已經從之前的五百夫長升為偏將。
這三十三路大軍,就有二十多位將軍,可真正能成為將領的隻有三人,且以南封國素泊王為主。
要不然一些百姓也號稱將軍,那殺了百姓是否算是“斬將”?當然不能算。
“將”,得有名,就算你武功高強,卻是籍籍無名,也不能算“將”。
“將”,既是官職,也是有名望,有戰績的人。
這三個人可不是一般人,他們都是南封國的知名將領,要麼是年老辭官,要麼是遭人排擠而丟官。
這其中有一位名叫費傲的老將軍,他可是前南封國的大將軍!
想前幾年,他在戰場上那可是威風凜凜,無人能敵,還專挑伊國打。
隻可惜,前些日子高子期率軍殺入他的軍中,儘管有一眾親兵拚死護衛,最終還是沒能保住他的性命。
而勤王軍隊,雖然他們並非正規軍隊,但這“將”可都是貨真價實的“將”!
所以,斬殺了費傲這樣的名將,也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斬將了。
也正因這三人如此,這勤王隊伍才會讓蕭破武如此難受。
畢竟,這三人可都是曾經的名將,哪怕如今帶領的隻是一群烏合之眾,那也絕對不容小覷。
……
奪旗者,彭小善。
蕭破武擊敗南封國援軍,卻無法乘勝追擊。
彭小善,安定軍後軍小卒,負責大軍的後勤。
因道路坍塌,補給路線受影響,他們的都尉派遣他們的百人隊查探是否還有其他道路。
他們走了兩天的路,在叫努山附近看到了南封國援軍,是被蕭破武擊敗的“六十萬”大軍。
那名百夫長立刻派人把努山的情況彙報給後方大軍,其實他也知道沒有多少用。
因為那裡的地界還不是伊軍控製的地方,等大軍過來,南封國大軍早就沒了蹤影。
叫人回去彙報消息,隻是讓後方大軍早做提防。
同時,他們也看到了一個好東西——素泊王的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