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的時間恰到好處,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般,因為緊接著就要迎來春耕的時節。
這場與南封國的戰爭,伊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從最簡單的方麵來看,投入的軍隊數量超過了十萬之眾,徭役人數更是多達二十萬以上,而耗費的糧食損耗更是超過了驚人的三百萬石!
單就人數而言,已經無需多言,這龐大的數字本身就足以說明問題。
然而,僅僅是糧食這一項,伊國就險些難以承受。
三百萬石,這個數字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那麼,換一種方式來理解它:一百萬石的糧食足以讓四十萬人維持五個月的生計。
不是那種吃不飽又餓不死,而是吃不飽但有力氣乾活。
如果按照精確的計算,這些人數,最多消耗兩百萬石的糧食消耗。
然而,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簡單。
那二十多萬名民夫,他們在漫長的路途上所消耗的糧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且,糧食的運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損耗。
往往一百石糧食從奎州出發,曆經千山萬水,最終抵達南封國其他州時,能夠剩下六十石就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在這漫長的運輸途中,糧食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損失慘重。
有的會掉入山崖,有的會被河流衝走,還有的會遭到山賊的搶劫。
更有甚者,人和糧食可能會一起“離奇”地消失,又或者是裝糧食的袋子破裂,導致糧食散落一地。
總之,伊國這兩百多年的存糧差點沒被我用掉一半。
如果再抽不出人手回來種地,那真的無法保證明年能不能還有餘糧。
……
四月初六,我召回了十多萬的徭役,隻留下三五萬的人繼續運輸糧草。
軍隊也召回了除寇、安定、安玄三軍,讓後方補給的人緩解一些壓力。
命令周展功的無畏軍在林、甘、氓三州駐紮,命令沈易東的虎翼軍在剩下三州駐紮。
無畏軍的人數已經來到四萬,而虎翼軍名已經是五萬。
這些多出來的人,自然是南封國投降的士卒。
我還選出部分官員到南封六州當官,並且讓鐘尚書、程尚書到南封六州治理百姓。
其中,鐘尚書負責慕、茲、萬三州,程千餘負責剩下上三州。
這樣是為了確保他們不會相互勾結,鐘尚書是伊國人,是我最為值得信任的人之一。
讓出身是北陵國的沈易東等人,可以更大程度不會起一些歪心思,比如割據三州,自立為王。
程千餘,則是唐國人,我對他也很放心,但如果他和沈易東在一起,保不準會發生什麼奇怪的反應。
同時,我還從伊國內找了一些官員前往南封六州任職,之前表現良好的人,我升為郡守和太守。
留下兩支大軍,自然是為這些官員保駕護航。
……
四月初九,陽光明媚,萬裡無雲,京城的街道兩旁擠滿了看熱鬨的人群。
遠處,一支龐大的軍隊緩緩而來,他們押送著一群特殊的人——南封國的皇帝及其家眷、後宮美人、滿朝文武。
這支隊伍聲勢浩大,人數眾多,一眼望去,仿佛沒有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