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今安死了。
陸津風死了。
興寧、忠護兩軍沒了,兩軍將軍也死了。
僅存的虎翼軍士卒隻有一千五百多人,還有五百人是走不動、走不遠。
一顆隕石就折損了我四名大將,數名將軍,七萬士卒。
以我為中心,三裡之內無人能活下來。
連虎翼軍左、右、後三軍遠離戰場兩裡遠,離我三到四裡遠,也僅僅隻有一千五百人能活下來。
這是一場大敗,七萬士卒,那就是七萬戶,算上父母妻子,直接影響到三十萬人。
這還隻是一場戰役,伊、唐兩國因此而死的士卒就可能達到十五萬人——算上這七萬人。
再加上服徭役民夫,他們可能不會有過萬的傷亡,但兩千人還是有的。
還有,赤昭、北陵兩國發動的戰爭,留守伊國的士卒,死上三萬都算是保守了。
這一次,恐怕已經牽連到百萬百姓。
……
問現在這個時候要怎麼應付傷兵,尤其是不能急行,甚至不能行走的士卒?
是棄之不管?還是帶著一起撤退?
棄之不管,軍心恐怕就崩了,說不定還會有與傷兵關係好的士卒。
在經曆一場大敗後,我如果這般對傷兵,那以後也會對能走路的士卒這般,軍隊嘩變恐怕在所難免。
帶著離開,看似有情有義,實則是拖累大軍撤退,恐怕要全部葬死。
我的答案是求援、固守、等待救援。
我說道“讓還能跑的士卒回去求援,讓穀將軍立刻發兵,這是我的信物。”
我把一塊布氏玉佩拿了出來,沈易東很快找到二十名精力還算充沛的士卒。
為首的是一名偏將,他帶著人離開了。
我再次下令“剩下的人背上不能走路的士卒,先往南邊撤退。最多七裡地,那裡有一座小山,山上有水,或能堅持七天。”
全軍撤退已然不可能,最重要的是沒有糧草,如果一路撤退,消耗的體力更多,同時還要丟下傷兵。
還不如找到到一處易守難攻的地方,說來也巧,這方圓三十裡居然沒有一座城池。
否則可以快速攻下城池,不會再缺糧,還能治療傷兵。
南邊確實有一座小山,也確實有水,但不是七裡,而是十裡,甚至十三裡。
可我不能告訴他們實情,要不然他們會因為這個距離而感到絕望。
七天,是我預計穀將軍過來的時間。
從迫城到這裡要三天的路程,一個來回就是六天,如果回去求援的士卒不發生意外,我們還是有機會活下來。
我的想法很簡單,先收攏現在已經要崩潰的軍心。
如果穀將軍真的不知道我們的處境,如果實在守不住那座小山,我最後才會選擇突圍,親自回去找穀將軍。
如果……我逃不回去,那或許是命中該有此一劫。
“是,陛下,要找一些沒被燒毀的糧草嗎?”沈易東詢問。
我說道“讓沒有背受傷士卒的人去割下馬腿”。
有水確實能保證七天不死,也可以將就吃一些樹葉、草根、樹皮。
但有肉為什麼不吃呢?或許會影響全軍速度,但傷兵都帶上了,還差這點東西?
在我看來,傷兵隻是為了籠絡人心,可馬腿卻是可以讓我、士卒們活下去的東西。
……
很快,士卒們都動起來,一些戰死士卒的屍體都沒來得及掩埋,也就隻有關係好的士卒會找到他們,對他們進行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