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
北陵竟然開始對泗、奎兩州發兵了!然而,讓人驚訝的是,他們派出的軍隊人數竟然不到十萬,這與伊軍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不僅如此,北陵的進攻似乎比晉、遼兩州還要謹慎許多。尤其是在使用紅衣大炮時,他們顯得格外小心翼翼。
如今,北陵和赤昭兩國都察覺到了“紅衣大炮”存在問題,這可真是讓他們又氣又急啊!
想必他們現在肯定對蘇毅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立刻衝到地府去跟他決一死戰呢!
隻可惜,我們恐怕是沒有機會看到北陵軍將領或者皇帝得知真相後的表情了,那一定會非常精彩吧!
……
晉、遼兩州的戰鬥一開始是以攻城戰的形式展開的,但隨著戰局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了野戰和反攻城戰。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伊國軍隊不僅成功攻下了一郡之地,而且還在向北陵國的領土深入推進。
然而,越接近北陵國的核心區域,伊軍的推進速度就越發緩慢,如今已經到了停滯不前的階段。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北陵國對伊國進行了妖魔化的造謠。
他們將伊國軍隊描繪成一群殘忍嗜殺、無惡不作的暴徒,喜歡屠城、奸淫婦女等等。
反正怎麼不是人怎麼傳,極力的往讓百姓知道一點:伊軍=畜生!!!
有些地位或錢財的人是不會相信這樣的流言,但愚笨、無知的百姓占據多數。
這種惡意的宣傳在北陵國百姓中引起了極大的恐慌和抵觸情緒,使得他們對伊國軍隊充滿了敵意和恐懼。
這種情況下,北陵國的百姓們紛紛奮起抵抗,北陵守城的士卒們更是不惜性命地抵禦著沈易東的進攻。
他們堅信自己是在保衛家園,抵禦外敵的侵略。他們相信自己是為了家人而死,死得其所。
麵對如此艱難的局麵,沈易東也感到頗為棘手。
他向我詢問是否要對赤昭國采取行動,因為有一支北陵軍是借道赤昭國而來。
我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讓沈易東暫時不要挑起與赤昭國的矛盾。畢竟,我們目前的主要目標是北陵國,而不是赤昭國。
為了避免與赤昭國發生衝突,我動用在赤昭國收買的官員,讓他們去勸阻赤昭國皇帝不要出兵相助北陵國。
美其名曰:“坐山觀虎鬥,等伊、北陵兩敗俱傷後,赤昭再一路南下,一統五國。
實在不行,再出兵討伐或幫助勢弱一方,能擴張疆土,或能救一國於危難之際、雪中送炭。”
最終,赤昭國在伊國的威壓下,決定不會參與兩國的戰爭。
並且明確表示不會收留任何北陵軍士卒,還為之前借道給北陵國的道歉,說是手下官員和將領擅自統一,赤昭國已經給予嚴懲。
……
泗州戰場雙方實力相差無幾,北陵國利用還能使用的紅衣大炮時不時對城池來一發。
他們沒有選擇人海戰術攻城,而是遠距離投擲東西。
穀將軍沒有貿然出擊,哪怕我說可以自行決定是否主動出擊,他也依舊固守城池。
得益於穀將軍的固守,我倒是看出了一些東西。
他們說是打城,實際上隻能算是乾擾,大軍出城他們就退回北陵城池。
我很快有很多的猜測,北陵皇帝是不是壓根就沒有打算對伊國動兵?
他其實更趨向於讓伊國主動進攻北陵國的城池,是打著“進攻”的名號,實際上是在做好“防禦”的準備。
一來,可以利用城池的地理優勢消耗伊國的軍隊。
二來,可以掌握雙方開戰時機的主動權。
伊國會對赤昭、北陵兩國動兵是必然,與其讓伊國選擇時機對付北陵國,倒不如讓北陵國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