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
在三月初的時候,終於和英利國達成合作。
初步的方案是,伊國以慶陽郡頌縣、裴縣開放地區。英利國以婆落區,科斯塔區為開放之地。
選擇慶陽郡是因為那裡有江湖頂尖門派——玄玉門。並且那裡不在我起家的江口城附近,出了事也影響不大。
至於婆落區,那是因為我認識英利國沿海的地方不多,就那裡給我的印象深刻,並且看起來很繁華。
兩國可以派遣三千人的軍隊到兩處地方駐防,要求一年一換,避免駐守的士卒被彆人軟磨硬泡收買。
並且,德爾菲妮告訴我一件事,原話是伊琳特說的兩年,停留兩年,不是本國的人就會被永遠留下。
例如,伊國的人留在英利國超過兩年,那他再次回到伊國的時候,將活不過一年。
很多停留在英利國很久的人,往往在回五國的船上就會死去。
這是一般條件,也是一般結果。
凡事都有例外,極少數人是可以活得很久,比如眾生教的創教祖師。
雖然事情很玄乎,但我其實還能接受。
這樣的條件再就了一種可能,兩國之間無法爆發大規模戰爭,除非不想回來了。
真實是什麼樣,我不會相信她的一麵之詞可以派人去試試真假,自然不能派正常人,而是一些死刑犯。
可以把他們分為停留半年、一年、兩年、三年,看看具體究竟是什麼樣。
我懷疑是不是吃的東西有問題,口諭把他們再分類,分彆是吃伊國糧食和吃英利安糧食。
當然,這是後話,也是將來要安排的事,兩國能不能成都還是兩碼事。
對了,我還請求他們把一些造船之術教給伊國。
論海上航行,伊國雖然有經驗,但絕對比不上英利國,完善船體可以更好的保護商人、貨物和士卒。
我還尋求他們的一些海圖,方便伊國對大海的了解。
……
德爾菲妮帶著人回英利國,包括弗蕾婭,她跟著太後倒是有了一點點心機,至少表麵藏住了一些心思。
在德爾菲妮臨走的時候才告訴我,她其實是有決定權,下次過來,就是兩國真正的通商。
所以……她其實是握著英利國的底線?之前說的還要尋求元老院隻是讓伊國不要提出過分的要求?
這樣也好,省的來回傳遞不斷被修改的“草案”。
而且,伊國和英利國的要求也不苛刻,都是儘可能的維護兩國百姓、商人、士卒利益。
“草案”給予雙方的權利、利益、保障、限製都是一樣,並沒有任何特殊。
我能明白德爾菲妮的想法,或者說伊琳特的想法。
與其費時間來回調和伊國百官和英利國元老院,不如隻要伊國的要求不過分,或者隻要不搞特殊,那就由她們去說服元老院。
不過,我在萬盛三十六年十月份左右俘虜劫掠臨海州的海盜,在安定元年十一、十二月的時候返回英利國。
滿打滿算也就一年多,確實死不了人。
而且,我總感覺伊琳特很特殊,她或許就是那種神靈眷顧的人,待個十幾年也應該死不了。
伊琳特知道的事,是不是太多了?
我也有請求英利國幫我調查成凡和斯巴達克斯的事,希望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