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淮掃視著群臣,沒有一人再當出頭鳥反駁。
記錄曆史的史官,此刻握著的筆都不知該要不要繼續書寫下去。
“父皇,你老了,該退位讓賢了。”姬淮語氣雖很是平淡卻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渴望。
“你怎敢如此,這滿朝大臣沒有一個和朕一條心的嗎?”魏皇姬璟朔很是心痛。
“很好,今日就舉行登基大典,祭祀上天。”
魏皇姬璟朔傷心過度,再加上身體年邁昏倒在龍椅上,正好給姬淮騰出座位發號施令。
眾大臣在麵對明晃晃持刀進殿的士兵,隻能順從。
“大王天命所歸,魏國正需要大王這樣的仁君扶大廈之將傾力挽狂瀾。”一個阿諛奉承的禦史大夫出言道。
其餘大臣見有人出言擁護燕王,也是紛紛附和,甚至有一位年邁的老臣聲淚俱下的死諫。
今日燕王不登基稱帝我就一頭撞死在這大殿石柱上,以死明誌。
見有人如此不要臉,眾大臣放得更開了,三辭三讓之後,算是敲定了燕王不是謀反,而是救國。
得知燕王姬淮所過城池皆是開城門投降,唐王姬蘅就有些坐不住了,帶領自己封國的修士,立刻趕往魏國皇都。
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段時間。
當姬蘅趕到皇都城門外,看著密密麻麻的大軍紮營在外,姬蘅不由感歎一聲“還是晚來一步,”
“我乃唐王姬蘅,今前來恭賀二哥成就大統,特來相助,城門上的士兵,還請麻煩你通傳我二哥一聲。”
城門上的士兵一聽是唐王也不鬆懈半分,很是客氣將其迎入城中,並請一位修士去通知燕王。
得知自己弟弟姬蘅前來的消息,姬淮很是開心,隻要得到自己弟弟的認可,那他祭天時凝聚龍氣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現在可以說整個魏國七成的修士都聚集在國都內,等待著燕王稱帝後能凝聚龍氣定龍脈,修士可以在龍脈上修行事半功倍。
可是天不遂人願,魏國的兩個鄰國怎麼可能沒有任何動作,現在正是瓜分魏國的好時機,兩國都不想錯過。
隻見西北天三艘飛舟在向著魏國皇都飛來,站在最大飛舟夾板上的正是大漢皇帝曹盈。
北方一隻巨型金翅大鵬鳥從南方也是極速朝著魏國皇都趕來,其背上站著一個穿著黑色玄衣蟒袍的英武男子帶隊,這人是宋朝太子趙頡。
原本正在籌劃祭天的姬淮此刻已經登上祭祀台準備向青銅大鼎中點火。
一聲尖銳的鳥鳴打破了姬淮的祭祀。
“燕王何必如此著急呢,怎麼不請我宋國來觀禮呢,莫非是看不起我大宋。”大宋太子趙頡站在金翅大鵬鳥的頭頂俯視著祭祀台上身穿黃袍的姬淮。
魏國的大臣很是氣憤,一名衝動易怒的大臣衝天嗬斥道:“黃口小兒安敢如此輕視我魏國新皇,莫不是真的覺得我魏國無人了。”
隨著這位大臣的發聲,一些魏國本土的修士也是有些不爽,這是因為有人想從他們嘴裡搶食,本就僧多肉少,現在宋國臨時插一隻腳進來,更不夠分了。
利益有了衝突,那隻能看誰的拳頭大。
一位七境修士散發出自己的恐怖威壓席卷金翅大鵬鳥周身空間。但還沒等威壓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