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沒有線索
所以嘛,楊小公子來這裡完全是想來曆練一番,隻是想在這裡多見識一下地方上的政務。
看看地方上的風土人情,隻有知道的足夠多以後才能提出有水瓶的建議出來。
而且在考官的時候,特彆是進士考的時候。
出的那些題都不是背書能解決的,需要到處去看一看才能知道的更多,試卷上才有的寫,不然你什麼都不知道,那還能寫什麼呢?
所以近視考不是背書就能解決的。
像楊小公子這樣家裡沒有辦法給助力,他能體會試試人情的機會不多。
那他出來就隻能多花費一些時間去接觸各地的政務。
給彆人當幕僚就是一個機會。
但這會浪費他們最寶貴的時間。
楊小公子是天才,他讀書考試很厲害。
再加上之前的考試隻需要背書或者是對事實人群有一點了解就能做出文章出來。
但越往上考需要學子知識麵更廣了。
如果對地方政務對這些事兒不了解,那什麼都寫不出來,又怎麼可能考得上呢?
也幸好楊小公子念書很厲害,這麼早就能出來接觸這些,不然的話他恐怕很大年紀了都還沒有當上官。
人生沒有多少年輕的時間,而年輕的時候體力精力都是最好的。
但大多數貧寒的學子平時接觸不到政務,就算去考也考不上,隻能把時間花費在地方政務又或者是事事人情曆練上。
楊小公子就是要跟著他們一塊曆練才會來這麼偏遠的地方。
不過朝廷中這樣的人已經不多了。
那這一次空缺這麼多崗位,有人願意來嗎?又有誰來呢?
周琛想了一想,也覺得朝廷中許多人都不願意來這窮山惡水的地方,畢竟來這裡舟車勞頓飯菜吃不習慣。
風土人情也不同,沒有京城的繁華。
大多數在富貴窩裡長大的少爺們是肯定不願意來的。
於是周琛也點了點頭後說道:“我感覺他們是不會前來的,這麼遠呢,我們來的時候坐馬車都把人坐的疲憊不堪,主要來了之後也沒有好玩的。”
“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折磨,他們自小都沒有離開過京城,也沒有遠大的誌向,為什麼一定要來這麼偏僻的地方,在京城裡麵當官多舒服。”
“大多數人應該都會這樣選擇吧,特彆是那些權貴家的孩子早都給他們謀好了出路,讀書好的可以去當官,讀書不行的也可以去當禦前侍衛,總比在這偏僻的地方要好。”
周琛也覺得那些人不會選擇來這種地方,主要他們的誌向也是不一樣的。
這是自個兒的選擇,不過以周琛對那些人的了解應該不會。
其實裴珠泫和楊小公子都是一樣的感覺。
在安樂窩裡麵待久了,誰又願意去艱苦的地方吃苦?
除非沒得選或者真的有很大的誌向,要實現才不得不吃苦。
京城裡麵的少爺公子們父親大多比較出色。
就算父親不行,他們的祖父或者是爺爺都是朝中重臣。
也隻有這樣的貴公子有選擇的餘地。
不過嘛,每個大臣家裡的孩子不少,分到他們頭上了也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