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不好了。
政治不正確啊
跟後世天朝一般,漢家也講究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而且漢室律法的立法精神講究不教而誅謂之失德,意思就是沒把法律告訴給百姓就貿然以法律治罪,那是地方官的無能。
劉德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當年就下詔說:細民之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
從此以後不識字的農民,犯罪被捕向來都是降罪一級,除非是不孝、不梯等人倫之罪,至於鄉間農夫閒暇時發發牢騷,就算辱及皇帝,也不該治罪,除非他想造反
所以,漢代的律法,都是先宣告之後,再執行,特彆是關於市令的律法和涉及民生的律法,必然先在露布公布,讓人宣唱,之後才會執行。
最重要的是,自先帝以來,漢法對於死刑越來越慎重了。
當場殺了也就罷了,然而一旦走上法律程序,除非大罪,一般都會慎重使用死刑。
當今廷尉張歐甚至發展到了討厭死刑的地步,他每次遇到要判死刑的犯人,不管對方是什麼罪,假如一定要判其死刑,他都會避開,不會自己親自簽署死刑的命令。
像寧成殺殺殺,沒嚇死商人,先嚇死朝臣了
於是,劉德拿起筆,將寧成草稿上滿篇的殺字全部劃去,或改為罰金或改為鞭笞。
然後,劉德在草稿寫下一句話: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以德治之,而非刑殺
這時候,張湯與汲黯聯袂進來,跪下來拜道:“臣湯黯拜見殿下”
“起來吧”劉德正好將字寫完,把那份草稿遞給他二人,道:“二位卿家來的正好前日我命寧成寫了此草文,我看了一遍,雖有可取之處,但其殺戮過重,刑罰過甚,甚為不取也,二位卿家與我修補、完善,再與群臣討論,召集眾人商議,作出完稿,再拿來與我過目”
張湯跟汲黯接過那疊草稿,拿著在手裡一看,馬上就看到了自家殿下寫在草稿之前的那句話: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以德治之,而非刑殺。
再看通篇文稿被刪改的地方,汲黯立刻就拜道:“殿下寬宏仁德,實乃漢家幸事,臣謹為天下蒼生拜之”
他自然知道這句話是先帝詔書中曾提及的一句話,這說明,自家殿下是想遵循先帝的道路,做一位聖德天子。
張湯看著被改的文稿,心中卻是想起了當初先帝詔書中的另外一句話:天下治亂,在朕一人
心裡頓時就大受觸動。
似他這等法家臣子,怕的是什麼走狗烹,良弓藏
因此,劉德的這個表態,讓他頓時安心了不少。
於是他也罕見的在理念上讚同汲黯的意見,拜道:“殿下仁德,臣亦天下蒼生拜之”
ps:咳咳第三更送上,明天4更起吧,假如不出意外,咳咳~最近有親戚在,我也不知道他會不會來吵我,假如不來吵我,4更起,假如來吵我也起碼3更~嗯,就是這樣~
感謝大家捧場,目前高訂已經3000,均訂2200
鞠躬感謝~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節到長風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