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讚道:“天家素來純孝,當年太宗皇帝,為太皇太後嘗藥,衣不解帶,日夜伺候於塌前,今上亦奉孝為大德,如今這位殿下,也是至孝,難怪當年太宗皇帝要說:此子類我,日後當王天下了!”
……………………………………
劉德一行加快速度,在日落之前,穿越了崤山,到了華陰縣城。
當天晚上,劉德就住在華陰縣城城外的天子行宮中。
揮退左右之後,劉德悄悄找來了王道,問道:“我命你做的事情,辦的怎麼樣了?”
“殿下,都已經辦妥了……”王道躬身答道。函穀關的那些文人,特彆是那些非常熱情的幫著不識字的百姓宣讀石碑上的文字內容的人,十個人裡有九個是水軍啊!不然,高高在上的讀書人,那裡來的那麼多閒工夫給泥腿子們解釋?
函穀關的表演,隻是整出大戲的開始而已,劉德揉了揉他那已經都快哭腫的眼睛,想了想,命令道:“治喪之事,一定要等我回長安,再進行,另外,再派人八百裡加急,去河間、常山,告知劉榮皇兄與劉閼皇弟……”
生母病逝這麼大的事情,朝廷裡的禮儀官肯定已經派人去告知劉榮、劉閼了,這兩個兄弟肯定也在馬不停蹄的趕回長安。
劉德之所以多此一舉,隻是想告訴自己的兩個兄弟和天下人。
這次治喪,以他為主,其他人打醬油就行了!
劉閼好說,肯定會聽話,但劉榮就未必了。
劉德想了想。
劉榮雖然不成器,沒有什麼能耐,但絕對不蠢。
粟姬的死,太蹊蹺太不正常了。
要是劉榮鬨騰起來,那就不好收拾了。
於是,劉德找來一張白紙,在紙上寫了些文字,交給王道,紛紛著:“立刻派人急送長安館陶長公主!”
想要劉榮老實下來,非得搬出竇太後不可。
可是竇太後又不是劉德的奴婢或者臣子,怎麼可能劉德說什麼就做什麼?
所以,隻能再求劉嫖幫忙。
等王道走了之後,劉德就仰麵躺在榻上。
現在,他基本猜到了粟姬的死是怎麼回事了。
老劉家從開始就有著殺妻棄子的傳統。
當年,劉邦為了活命,把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還有女兒統統推下車……
後來的劉徹也做過殺母存子之事。
現在,劉德要上位,粟姬不止成了劉德最大的障礙,也成了他的老爹的眼中釘。
事實證明,千萬彆惹毛皇帝。
皇帝狠下心來,什麼事情都敢做。
粟姬能落得這樣一個下場,隻能說算她命好了,起碼死後哀榮和將來的追封都少不了。
要知道在前世,劉德記得非常清楚,粟姬最後的下場是淒慘的死在永巷之中,劉德的老爹甚至在粟姬死後不許劉德劉閼回長安哭喪,隻準在王宮中哭臨三日,服孝半月。
哪能跟現在這樣,三子齊奔喪,甚至日後能被追封為皇後,與皇帝同葬?(未完待續。
PS:嗯,加快一下情節!
不然,寫了半天,還沒寫到吳楚之亂,那就太悲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