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他是太子,甚至是皇帝,也隻能一步步的摸著石頭過河。
接納和容納墨家進入政壇這是第一步!
楊毅這個技術宅卻被劉徹說的一愣一愣的。
按照墨家的三表法,劉徹所提的三個東西,都是有史可據。一旦研發出來,也能立刻受到百姓歡迎,同時有利於天下的。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楊毅終究是個年輕人。血是熱的,聽了劉徹的這些宏偉藍圖,立刻就叩首,道:“若家上不以草民粗鄙,草民願為家上此三誌效死!”
劉徹聽了。哈哈一笑。
楊毅,已入其甕中,這政壇上墨家缺席的局麵,終於被他扭轉過來了。
於是,劉徹道:“善,孤拜先生為太子舍人,全權負責主持技術開發!”
劉徹露出微笑,道:“還請先生轉告天下墨者,孤,欲在思賢苑中立一墨苑。廣收天下墨者……”
墨家既然能為楚國效力,為秦國效力,為田橫效力,自然也可以為劉徹效力。
至於墨家的人萬一發了聖母病怎麼辦?
楚王能接受,秦王能接受,難不成到現在反而沒人能忍了?
要說脾氣,誰沒有個小性子?
劉徹自認為自己心胸還是很寬廣的。
楊毅卻是喜滋滋的道:“諾,臣知道了!”
其實,墨家沒有儒家所說的那麼可怕。
作為一個西元前的思想學派,雖然聖母了些。超前了些,但本質上,這還是一個基於封建社會的思想派係。
墨家也是講忠孝仁義信的,當然。墨家的忠孝仁義信跟儒家提倡的那一套,基本上是南轅北轍。
……………………………………
將楊毅安頓下去,同時讓王道帶他去熟悉思賢苑的各種作坊後,劉徹就來動身前往未央宮,向皇帝老爹報備此事。
出乎劉徹的意料之外,他的皇帝老爹隻是哦了一聲。就沒了下文了。
害的他精心準備好的說辭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麵。
劉徹卻不知,漢室的太子招徠五湖四海的豪傑,這本就是漢室建儲的思想。
墨家雖然不怎麼受主流輿論喜歡。
但卻也不是明令禁止的邪教一流。
人家,也是屬於朝廷承認的合法學派,可以自由遊學、招收門人。
除了儒家會對墨家反應比較過激外,其他學派,其實無所謂……
像法家,秦代法墨農雜就合作的不錯。
黃老派講的是不違法,你把天捅出個窟窿也懶得管你。
而此時的儒家,滿朝上下,除了幾個博士外,真沒一個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是以,劉徹招募了一個墨家門徒這件事情,在大多數人看來,不過是太子年輕,好奇心強,什麼都想見識一番。
現在,朝野輿論還是對劉徹這個太子很喜歡的。
想想看,這個太子一不亂玩女人,二不帶人到處亂跑,踩壞莊稼,三不在鬨市殺人。
反而是一本正經的做著太子該做的事情。
勤奮好學,不恥下問,平易近人,不該做的事情,一件也沒做。
你還能奢望更多嗎?
當然,儒家自然是差點氣的掀桌子了。
幾個在長安的老派儒生,在聽說了此事後,氣的晚飯都多吃了一碗……
然後,這事情就像一粒石子掉進湖麵,起了點漣漪後,迅速歸於平靜。
甚至就連出身儒家的顏異也表現正常,並沒有因此來找劉徹抗議。
害得劉徹疑神疑鬼了好一陣,才反應過來——感情,在大多數人眼裡,劉徹隻是找了一個技術官僚而已。
墨家遠離政治五十幾年了,許多人甚至都忘記了墨家的主張和理想……
最重要的是,現在,大家都在關注前線的吳軍動向,沒什麼閒工夫來關心太子是不是找個另類的墨家門徒……
劉徹明白了這些事情以後,也是長出一口氣。
“儒墨法黃老農……”劉徹看著自己的臣子結構,嘿嘿的笑了起來:“這算不算天下英雄儘入吾甕中,諸子百家皆為我所用?”(未完待續。
PS:昨兒好像食言了~汗~
咳咳,我的信譽目測已為零~
蛋疼,我也沒預料到這樣的情況~這兩章太難寫了~反複修改,始終不能讓我自己滿意,加上最近,我在思考,是不是寫的東西出了問題,訂閱像跳水一樣~
說實話,昨天本來鼓足了鬥誌想多寫點,結果一看訂閱,心都涼了~
24H掉到隻有1000多一點。
對於一本收藏3的曆史類書來說,真是好可憐~
當然,問題應該是出在我身上,更新不給力,可能情節也沒寫好,看到好多人喊水了。
我自己反思了一下,然後,跑去看了看其他巨巨的曆史文。
感覺吧,寫到100字這個關口,我就有點不知所措了。
想寫的東西太多,筆力卻不夠~
嗯,我儘力吧,儘力不水,儘力想一些有趣的情節。
隻是,曆史類本就難寫,通常寫一個字,得看三個字的資料,說實話,在質量和更新量之間,難以把握~
說了這麼多,當然不是推卸責任。
既然吃了碼字這碗飯,我自是知道,衣食從何而來,古人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既然是靠讀者的訂閱養活的我,那我也自然很想對得起訂閱的讀者。
因此,說話沒算數,更新不給力,心裡麵很愧疚,甚至不敢看書評區,不敢上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