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則要求給兵家的先賢孫子孫臏司馬驤且立祀封爵。
呼聲最高的,自然是尋找周公之後,封爵賜官!
劉徹這才醒悟過來——漢室的統治,還缺乏最後一道手續的確認!
那就是法統的繼承。
劉氏到底是繼承的是周室的法統還是秦代的法統?
長久以來,都沒有肯定的結論。
這對於封建王朝來說,無疑是致命傷!
但具體到劉氏江山,卻有些特殊。
因為,劉邦得天下以後,在實際上來說,漢室政權,就是一個儒家眼中‘禮樂崩壞’的時代。
甚至連劉邦登基,其實都是草草的在雒陽稱帝,然後遷都長安。
即使到現在,諸多製度與禮儀漸漸建立健全的今天。
劉氏的律法中規定有鄉禮X2士禮X7大夫禮X2諸侯禮X4公禮X1,唯獨沒有天子禮……
就連後世的司馬光都責備幫助劉邦製定禮儀係統的叔孫通說:惜夫,叔孫生之器小也,徒竊禮之糠妣,以依世、諧容、取寵而已,遂使先王之禮淪沒不振,以迄於今,豈不痛甚哉!
為了讓司馬光先生不再扼腕歎息,跳腳罵娘。
劉徹決定,補全這一塊短板。
完善(發明)一套適合當今潮流的天子禮儀。
隻是,想在這樣的時代,搞出一套被認可的天子禮儀程序,無疑是件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件注定要扯皮N次的麻煩事情。
所以劉徹決定,先把目前朝野的紛亂與嘈雜理清楚再說。
東宮與群臣以及輿論所建議和遊說的事情,在劉徹看來,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後世有西方人說過,忘記曆史,等於背叛現在。
對於中國人來說,忘記祖宗,等於背叛自己!
三皇五帝,先賢聖王,諸子百家那些曾經為了天下奔走的人傑,都是可以用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題材!
於是,劉徹下詔,封桃候劉舍的次子劉鳴為魯承恩候,命其複項姓,繼項羽的香火,前往穀城為項羽守靈。
跟後世人所想象的不一樣,漢人對項羽的稱呼,要嘛是項王,要嘛是魯公。
所謂西楚霸王,那是司馬遷的史記出現後的事情!
就像在三國演義以前,沒幾個人會喊劉備劉大耳朵一樣……
稱呼項羽項王,那是因其名,也因其俗。
畢竟,楚王,那是人家自封的名號!
項羽真正的稱呼應該魯王!
這是楚懷王封項藉的爵位,項藉死後,作為繼承人,項羽理所應當,繼承了魯王的封號。
後來,劉邦也是以魯公禮,將項羽安葬在穀城的。(未完待續。
PS:明天要請假一天,因為明天要回南寧,大概估計要晚上9點才能到家~~~
坐飛機不適合我啊~上次來武漢坐飛機,結果耳朵到現在都在耳鳴~~~~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