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今天是劉徹登基後的第一次大朝儀。因此尤為重要——這關係到今年一年甚至往後數年的朝中巨頭排行以及地位。
漢室大朝儀中大臣的座次,基本上就等於這個臣子今後在朝中的地位。
臣子座次先後,大抵就相當於後世的政治局排名。
譬如太祖高皇帝第一次大朝儀時,相國蕭何先坐。於是漢室確立了丞相第一,禦史大夫第二的政治排序。
而太宗孝文皇帝時,將車騎將軍排在丞相與禦史大夫之後,由此確定了車騎將軍在太尉空缺時,總統軍務的資格。
先帝即位,將內史晁錯與郎中令周仁排在前列。這才有了晁錯當初鼓噪削藩時的聲勢,晁錯才能拉起那麼大的陣勢。
毫不誇張的說,大朝儀的臣子的座次,位置以及天子提及該臣的次數,決定了這個臣子及其代表的勢力今後能得到多大的權力。
劉徹目光灼灼,環視群臣,開口道:“丞相勞苦功高,賜座禦前!”
立刻就有宦官抬著蒲團與案幾,恭請丞相周亞夫坐到距離劉徹最近的禦階之下。
周亞夫拜謝一聲,立刻前往。
千萬彆以為在漢室丞相就一定能排第一位。
小豬朝那是前世的事情,且不提它。
太宗孝文皇帝二年,就是在大朝儀上,太宗借著陳平病逝的機會,發動忽然襲擊,將丞相周勃的座次給撤掉了,一舉擊垮元老勳臣勢力,實現了大逆轉,其後更是立刻以一紙詔書,把周勃趕回封國去種田,徹底掌握了大權。
丞相即坐,所有人的目光就投射到了禦史大夫晁錯的身上。
晁錯貴幸,誰都知道,是仰仗的先帝寵信。
如今,新君已經即位,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況且,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與晁錯乃是政敵,而申屠嘉又是天子所敬重的元老。
單單是天子即位以來,派去申屠嘉府上慰問以及賞賜的使者,就已經多達十幾位。
今日大朝儀,天子更是親自下詔,特許故安候入殿不趨,讚拜不名,隻差劍履及殿,就能趕上當年蕭何的待遇了!
這樣一來,當今天子究竟會如何處置禦史大夫晁錯這個先帝遺老?
許多人都好奇著。
就連晁錯自己也心中忐忑不安,如同竹籃打水。
晁錯很清楚,當今天子要調整朝野勢力,安排自己的心腹親信。今天,就是最好的日子,借著大朝儀的機會,光明正大的調整朝中的政治排序與勢力。甚至給自己人騰位置,這都是其中應有之意。
老實說,今上即位以來,一直沒對朝中下手,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但是。劉徹的目光卻越過晁錯,看向了站在西側東鄉的元老勳臣們。
“章武候廣國!”劉徹淡淡的道:“身為太皇太後親胞弟,不以富貴驕人,持本心守序,公忠體國,朕心甚敬,祖宗製度,功必賞,過必罰!”
劉徹站起身來,道:“章武候接詔!”
章武候竇廣國連忙出列。儘管他是劉徹的舅祖父還是太皇太後的親胞弟。
但在天家,沒有親戚,隻有上下君臣。
所以,竇廣國立刻跪下來,叩首拜道:“臣廣國拜見陛下!”
“朕命卿為特進元老,準卿每月朔望參與朝會,位列丞相之側,旁聽政務,故安候申屠嘉、曲周候儷寄、弓高候韓頹當、將軍欒布皆如令!”劉徹淡淡的道。
但他的話卻如同一個重磅炸彈砸進了朝議大臣之中。
竇廣國,申屠嘉賜命特進元老。這倒沒什麼。
給予參與朔望朝會的權力,隻是一個榮譽象征罷了。
漢室的朔望朝會一般不討論實際問題,隻討論理論,隻論國策。其實就是放嘴炮。
真正的政務是五日一次的小朝會上決定。
所以,這對竇廣國、申屠嘉這樣的告老大臣,其實是一種褒獎。
但緊隨這兩人之後列出來的卻都是實權將軍!
儷寄,從開國至今,就是漢室的戰將,弓高候韓頹當一直都是漢室騎兵的指揮官和訓練者。將軍欒布老而彌堅。
這三人雖然都已經五十以上,最老的欒布今年甚至七十歲了。
但,戰國時期,尚且有廉頗雖老,尚能食飯的故事。
如今漢室正是興盛之際,那個軍人願意離開自己的崗位,放棄自己的權力,去當那個所謂的特進元老?
發揚風格這種事情,彆人去乾的話,大家都會喜聞樂見,但輪到自己,嘿嘿……
一時間,不論儷寄還是韓頹當,或者欒布,臉色都變了。
但劉徹卻催促道:“諸卿接詔罷!”
杯酒釋兵權嗎?
這就是杯酒釋兵權!
強製讓儷寄、韓頹當以及欒布卸甲告老,可以讓劉徹徹底掌握住槍杆子。
要知道,這幾個人,可都是跟隨了周亞夫多年的部下。
兵權掌握在這些人手裡,讓劉徹很為難納!
晚上睡覺,都有些不太安穩!
況且,一堆七老八十的老頭子,老是占著漢室最高等級的幾個將軍位置,讓年輕人怎麼辦?
老人政治,可是國之大忌!
當然,打一巴掌,得給一顆甜棗。
區區特進這種榮譽職位,並不能滿足元老勳臣們的胃口,也會讓天下人說閒話,說老劉家刻薄寡恩。
所以,劉徹解釋道:“朕將在上林苑立武苑,特進元老,皆為武苑祭酒,自今往後,天下都尉、校尉一級將官,升職之後,需在武苑見習一歲,學習兵法,得特進元老指點,方可赴任!”
都尉、校尉,是漢室軍隊中的骨乾,天下軍隊,都是由都尉、校尉為單位組成。
換句話說,這個武苑,其實就是漢室的黃埔軍校,畢業生一畢業就是獨當一麵的高級將領。
讓特進元老出任武苑祭酒,一方麵是安撫這些丟了職位的老人,免得他們心生怨望,也能讓天下人說不出二話來。
更重要的是,借此將這些元老同軍隊切割開來。
人亡政息,人走茶涼,隻要韓頹當、儷寄等人離開了軍隊,那他們就再也沒辦法掌握軍隊了。
這軍權就徹底到了劉徹手中。
末了,劉徹補充一句:“朕將親為武苑山長,武苑祭酒特許隨時入宮覲見!”
有了這麼個台階,加上胳膊怎麼也拗不過大腿,被點名的韓頹當、儷寄與欒布不得不跟著竇廣國、申屠嘉叩首拜道:“臣等奉詔!”
不奉詔也不行啊!
竇廣國、申屠嘉是一定會奉詔的。
他們要是不奉詔,那恐怕立刻就會被丟到廷尉大牢中去。
漢室的政治鬥爭,向來就是如此的殘酷!
況且,天子給的補償也不錯……
這是韓頹當的想法,身為匈奴的降人,韓頹當覺得,自己能混到這麼一個結果,真是不錯,更何況還能給子孫後代留下豐富的人脈,值了!
“這樣也好,今後吾就可以安心去編篡英布、彭越用兵之法了……”這是欒布的想法,欒布今年已經七十好幾了,即使天子不放話,他也準備乞骸骨告老歸鄉了——年紀大了,實在撐不住了啊!
唯一一個不情願的儷寄,也是沒有辦法。
雖然儷寄覺得,自己今年雖然已經年將六十有七。
但身子骨還是很強壯的,還可以再為天子發光發熱個十來二十年。
然而,儷寄自家人知自家事,當年賣了呂氏後,他就背上背友小人的名號,士林輿論是橫豎看他不順眼,元老勳臣階級也視他為異類——你能背叛生死兄弟呂碌,難保不會賣了我,跟你還是保持距離吧!
他能在漢室政壇活躍到今天,靠的就是天家的信任。
儷寄可還沒有傻到自己去破壞掉自己給天子樹立起的忠臣孤臣形象。
劉徹卻是歎了口氣。
其實,他本來還想動作更劇烈一些,將所有六十五歲以上的將軍們全部強製轉入預備役,給年輕人騰出空間,也全麵掌握兵權。
畢竟,未來的戰爭,與這些老人熟知的戰爭模式,將完全改變,他們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了。
但可惜,那不現實。
漢室軍權,除了太祖高皇帝和呂後外,就沒有第三個完全掌握的君主。
就連小豬打匈奴,一開始也要仰仗列侯勳臣們,等衛青打出來後,才讓衛青統兵。(未完待續。
PS:PS:西漢前中期的大朝儀製度相對後期尤其是東漢,是很不完善的,查了N久資料也沒查全,所以寫的自然有疏漏,而且還刪掉了群臣入殿趨見的情節~
但這並不重要,寫出來感覺有些枯燥,所以就刪掉了。
另外,曆史上,景帝就是在這個時間段,相繼解除了老人的兵權,韓頹當養在長安,儷寄那個二貨連爵位封國都擼掉了,欒布被騙到地方去當相國。
我也想過這樣玩,但是,感覺不如留在長安,讓老將去教導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