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官僚集團,隻要有領導強力施壓,那麼,其辦事效率,將是世界上最高效的。
根本不用等到第二天。
當天晚上的日暮之時,長陵人許觀的全部資料,就已經擺上了劉徹的案頭。
內史、繡衣衛和少府,幾乎把這個家夥祖宗十八代都給挖了出來。
劉徹隻是粗略的翻閱了一下這個家夥的資料,就下令:“傳令給內史,立刻緝捕許觀!”
因為,內史衙門報告:長陵縣,根本就沒有一個叫許觀的名人!
“告訴尚書台,立刻封存蘭台所有檔案,馬上派尚書去翻閱太宗孝文皇帝後元年後,所有有關舉薦的奏疏與往來公文,找出所有與許觀有關的文檔!”
“諾!”幾個侍從立刻領命而去。
“陛下是擔心……”王道在旁邊悄悄的問道。
劉徹點點頭,沒有說話。
內史下麵的長陵縣,壓根沒有一個叫許觀的名人的檔案。
而石渠閣中卻有一個叫許觀的人的名字。
而且這個人還經過了大鴻臚和少府的雙重考驗,成為了漢室監管和教育夷狄質子的人選。
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如此荒謬的事情。
答案是什麼,已經不言而喻了。
漢室的戶籍製度,抄襲的是秦朝。
核心內容就是四個字——編戶齊民。
什麼叫編戶齊民?
通俗的說,就是官府以家庭為單位,對治下民眾進行登記。
登記內容包括了戶主、家庭成員的姓名、年紀、相貌、政治背景、資產(包括動產以及不動產)。(注1)
以此為根據,對百姓征稅、攤派徭役。
當然,民間有黑戶(即不在官府戶籍薄中的人口),還有商人(他們屬於另外一個階級,被登記在市籍上,受市籍官員管理)。
但是,在許觀這個人身上,不可能出現他自稱是長陵人。卻不在長陵戶籍薄上的情況。
原因很簡單。
漢室統治者對官員或者地方名流有著標準。
想當官,或者想成為官員候選、三老什麼的,有一條鐵律,擺在所有人麵前。即漢律規定,貲算十算以上的人或者這樣家庭的成員,才有資格成為官員候選、三老備選。
當然,你要是名氣大到了驚動皇帝,天子特旨簡拔。就不在此列。
很顯然,這個許觀不是司馬季主,更不是賈誼。
他的名氣近乎無人知道。
那他就必須滿足貲算十算,即家產達到或者超過十萬錢的標準。
不然,製度的力量,就會將他擋在官僚集團的門外。
但他現在卻不在長陵的戶籍本上,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此人的身份是偽造的!
在漢室,什麼樣的人才需要偽造身份呢?
劉徹就不由得想起了季布與季心兄弟的故事。
因為這兩兄弟一前一後都乾過隱姓埋名,亡匿大戶人家的事情。
季布隱姓埋名,是因為他被劉邦通緝。季心隱姓埋名,是因為他殺人犯法。
但與季布季心相比,這個許觀乾的更加徹底。
他居然瞞過了整個漢室的官僚係統,堂而皇之的成為了這個集團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