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大農中丞訓,拜見陛下!”從大農直不疑的身後,走出一位中年官員。
看到這人出場,劉徹的眼睛也是一亮。
眾所周知,大農直不疑打出仕起,走的就是聲望路線,靠的是人品好,道德佳,作風正派,廣受輿論讚譽,從而一步步爬到了目前的九卿之職。
所以,相對來說,直不疑的個人能力,就很值得人懷疑了。
劉徹有時候甚至暗地裡腹誹過:要是派直不疑去關東管理一個戶數過萬的大縣,他能管的過來嗎?
反正,劉徹從未聽說過直不疑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或者有過什麼成績。
但是……
這並不能證明,直不疑就是個什麼濫竽充數的廢柴或者純粹運氣好混到高位的庸才。
恰恰相反,能從太宗時期一直屹立到今天,直不疑若沒有幾把刷子,早被人挖坑埋掉了!
更何況,地位到了直不疑這個級彆。
能力跟手腕,反而退居其次了。
心性跟為人,成為了評判其是否合格的標準。
而直不疑是君子,天下公認的道德楷模。
甭管這裡麵有沒有注水,是否曾經有過炒作什麼的。
至少,這麼多年來,直不疑始終維持著自己的君子形象。
他翩翩有禮,謹守法度,從不越距,他溫文恭謙,平易近人,禮賢下士,即使是對待下人,也從不擺官架子。
看上去,直不疑是一個標準的儒家清流。
但很可惜,他是黃老派的政治家。
黃老無為,又無所不為。
作為目前黃老派的中堅之一,直不疑就是一個典型的曹參式大臣。
對類似曹參這樣的黃老派政治人物來說,他們並不需要自己多麼有才華,多麼有能力或者乾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他們隻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把自己手底下的專業人士跟有能力的家夥找出來,然後委以重任。
剩下的。就是自己在家裡喝喝酒,彈彈琴,欣賞風花秋月,四季變化即可。
這種省心省力。而且,極易推廣的為官之道,在過去幾十裡,曾經一度興盛無比。
著名的平陽懿候曹參為相國的時候,為了告訴天下人。他確實不想管事,乾脆天天喝酒,將國家大政,全部委任給那些他提拔的手下。
曹參不止自己不管,還禁止其他人瞎管。
惠帝曾經就想要管上一管,然後被老曹噴了滿臉口水。
也就是最近十來年,法家力量的重新崛起,才打破了這個局麵,讓一潭死水的政局,有了漣漪。有了波折,也有了生氣。
而這個站出來的大農中丞,在名義上,是直不疑的副手。
但實際上,滿朝上下都心知肚明,此人才是現在漢室國庫真正的掌舵人。
跟少府、太仆這兩個衙門不同,這個大農中丞,不是劉徹硬塞給直不疑的。
而是直不疑自己挖掘出來的人才。
看看他的履曆就知道了。
十年之前,他隻是一個上計吏,每年跟著郡國的上計車輛。往來長安,無避寒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