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照廷尉的意思去辦吧!”劉徹在扭扭捏捏的做了一會樣子後,就拍板決定:“以廷尉和執金吾雜治之!”
群臣愣了一會後,紛紛拜道:“謹奉命!”
朝廷過去,就常常會在一些案件上,采取由廷尉與多個部門共同審理的政策,以保證審判公正跟程序合理。
如今,天子將這個政策挪到民政上,好像也很正常。
而趙禹跟直不疑等人心裡卻是冒了一陣冷汗:“辛虧吾等反應及時,不然,若讓陛下的念頭成為律法,日後,豈非隨時可以挪到民法之中?”
劉徹將視線投向擅權們。
麵對剛剛宣布的又一個重磅打擊商賈的政策。
這些擅權,普遍無動於衷,仿佛跟他們沒有關係一樣。
這很正常——擅權們都是關中人,關東的商賈,本來就跟他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不過……
“兔死尚且狐悲……豈能真的無動於衷?”劉徹對此很懷疑。
無論這些擅權是否真的無動於衷。
他們都成了一個媒介。
一個將今天在朝會上的事情,告訴給其他人的媒介。
劉徹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今天,發生在這個殿堂裡的事情,將傳遍天下。
這樣,至少,最起碼能讓那些被遷徙到關中商賈在一段時間內,不會跟士大夫官僚們靠的太近。
“隻有這樣,才有朕插手跟控製的機會啊……”劉徹在心裡想著。
官商合流甚至官商一體,是大勢所趨,沒有人能阻止。
即使兩千年後也依然如此。
可能無非就是政府的商人跟商人的政府之間差彆,尤其是大商人、財團,這一點更加明顯。
既然無法禁絕,那唯一的辦法,自然就隻有自己參與進去了。
“主爵都尉將立……”劉徹繼續說道:“卿等可有推薦人選?”
若是之前,大家對主爵都尉的態度,那是必須拿下的肥差。
但如今,卻是唯恐避之不及。
像這樣一個職權未必很大,還必然得罪人的職位,公卿士大夫們,隻有一個念頭——離它遠一點!
一時間,場麵有些冷場了。
甚至已經有人決定——假如天子執意要求推薦的話,那就將自己衙門的幾個刺頭丟出去填坑吧。
好在,大家的擔憂並沒有成為現實。
很快,尚書令汲黯就很善解人意的出列拜道:“臣黯以為,故太子舍人主父偃,自服侍陛下以來,忠心王事,辦事勤勉,或可為陛下解憂!”
主父偃?
很多大臣對這個名字都很陌生。
即使偶爾有聽說過的,印象也不深,隻知道,此人似乎在今上即位後,就隨前朝中大夫周仁之子周遠,一起去了江都國,主持當地的曬鹽工程。
如今,陛下將此人從江都調回來,好像也算符合情理。
畢竟,潛邸大臣,外放地方磨礪之後,調回來再委任大任,這也算漢家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