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做出這樣的部署,是有原因的。
北地騎士和現在在隴右和北地的騎兵,都是最近兩三年才開始訓練起來的,都是新兵蛋子。
原先在北地和隴右騎兵,現在,已經分彆進入了長城各郡和漢軍五大野戰兵團。
至於那些北地騎士,雖然都是精銳,也是漢軍的重要作戰力量。
但到底是預備役,磨合不足,就要倉促上陣,很顯然是要吃虧的。
派李廣過去,是希望李廣能借助這個機會,磨礪和整合北地、隴右的新兵和北地騎士,爭取再帶出一支新的常備軍團。
這樣,漢軍未來就能有六個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則必勝的主力。
劉徹在心裡麵悄悄的做了個一個算術題。
現在,駐紮在雁門關的句注軍,擁有差不多七千騎兵,此外還有七千左右的步卒。
飛狐軍前不久將騎兵步兵擴充到了五千人,而步卒則是差不多一萬七千左右。
細柳營作為漢軍的頭號王牌,目前總歸轄有一萬兩千多名騎兵。
這三支王牌,加起來總作戰兵力高達近五萬!
其中騎兵約有一半,大概是兩萬五千左右。
這可是純作戰兵力!
在古代,常常能看到,某某吹牛逼說:勞資帶甲百萬!
但其實,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撐死了也就二三十萬。
這二三十萬人裡,真正作戰的頂梁柱和衝鋒陷陣的精銳,也就兩三萬人。
一般,打垮了他的兩三萬主力,帶甲百萬的雄獅,馬上就潰散了。
哪怕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也是如此。
吹什麼控弦四十萬!
霍去病和衛青生涯總斬首數,加起來,大概也就八九萬。
然後匈奴就一蹶不振,把腦袋縮進了漠北,死活也不肯出來找死了。
這白羊和樓煩、折蘭,三個部族加起來,可能總男丁會有個十萬左右。
但是,真正上陣的,撐死了也就三萬而已!
其他人,搖旗呐喊跟搶東西,是合格的。
但要衝鋒陷陣,那估計還沒走到一半,就要嚇得尿褲子!
以五萬打三萬,在扣除了步卒後,兩方的騎兵力量,已經對等了。
但劉徹還是覺得不保險。
畢竟,這騎兵漢軍雖然占據了裝備優勢,但經驗和戰術優勢在匈奴人那邊。
此次會戰,是劉徹即位以來,漢匈之間的首次交鋒。
可謂是許勝不許敗!
劉徹必須保證,他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的真命天子,天授君權的神王!
“命令羽林衛與虎賁衛,各出千騎,自南軍與北軍之中各抽調三千騎,以東成候義縱為驃騎將軍,即刻進抵馬邑附近之武周塞!”劉徹在勝負的天平上果斷放入一塊足以決定勝負的籌碼。
羽林衛和虎賁衛,向來就是劉徹的教導團。
這兩支衛隊,如今規模已經擴大了五千人。
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軍隊,而不在僅僅是衛隊了。
張湯去南陽,帶走了幾百人,義縱去雲中也帶走了兩千多人。
但他們帶走的,卻還算不上真正的精華。
這次,劉徹派出去的騎兵,才是他所重視和未來依仗的絕對王牌——胸甲騎兵!
羽林衛和虎賁衛,現在總共也就這兩千胸甲騎兵。
甚至於,整個世界,現在也就這兩千胸甲騎兵。
他們從去年開始逐步換裝胸甲,到現在,已經在上林苑裡,進行了接近十個月的牆式衝鋒訓練。
有了他們的加入,劉徹對戰爭的勝負,已經放心了。
雖然說,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在人。
但是,精神原子彈,不可能讓人赤手空拳,就可以攻陷一個布滿鐵絲網和機槍的陣地。
胸甲騎兵,對於如今的世界來說,就是一個無解的bug。
他們要速度有速度,要防禦有防禦。
匈奴人的青銅箭簇以及青銅矛,根本就威脅不到胸甲騎兵。
再加上從南北兩軍抽調的六千精銳騎兵。
義縱所統帥的這支力量,劉徹相信,必然會在戰場上,讓匈奴人大吃一驚,甚至跪下來喊爸爸。
將軍隊調集完畢,劉徹就開始跟將軍們討論和商定作戰部署了。
“朕雖然不明於軍旅,但也知道,戰爭要有目的!”劉徹對將軍們道:“本次作戰,朕的目的,隻有一個:吃掉所有進犯的匈奴兵,使天下皆知,明犯強漢者,必造天亟!”
劉徹的表態,讓將軍們越發的興奮起來。
消滅夷狄,用他們的腦袋來彰顯自己的功績與武功,這是詩書稱讚的聖行,先王讚頌的偉業!
詩之南仲,至今為人傳頌。
很顯然,若真能完成這麼一個偉業,那麼,未來青史之上,大家的地位,自然與南仲一般,要受子孫後代敬仰了。
但,想要吃掉匈奴來犯的這三個部族,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在馬邑之前,還有一百多裡的平原和山陵。
所以,一旦匈奴人發現不對,他們可能會逃之夭夭。
而且,即使匈奴人真的來到了馬邑城下,在正麵作戰中,想要徹底消滅他們,也是很困難的事情。
酈寄和韓頹當,對此更是深有體會。
他們兩人與匈奴人幾乎是打了一輩子的交道。
非常清楚,匈奴人的手段和那三個老朋友的難纏。
但天子既然已經定下了作戰基調,那麼,一個聰明的臣子是絕對不會唱反調的。
更何況,大家現在還是很自信的。
馬鐙、馬鞍和馬蹄鐵的普及裝備,讓漢軍騎兵,從戰術和戰鬥力上,領先了匈奴人至少一個時代。
雖然沒有經過實戰檢驗,但,從過去幾年的摩擦中來看,現在的漢軍,在戰鬥力和火力方麵,已經完全超越了匈奴人。
所以,天子的要求,不是不能達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