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劉端現在就無比高興,甚至是幸福的抱著一個嬰兒。
這是一個男孩,劉榮剛剛出生不足半年的幼子。
而現在,他成為自己的子嗣。
劉端一夜之間,找到了自己的未來和幸福。
他有了繼承人了,他的悲劇宣告結束了。
他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死後,隻能以發覆麵,無顏去見列祖列宗,也不需要再去憂愁百年之後,沒有香火血食祭祀,自己隻能孤單而寂寞的躺在冰冷的墳墓直到時間的儘頭。
“陛下,臣弟……”抱著這個嬰兒,劉端已經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激了,他隻能是感恩不儘的拜道:“從今往後,臣弟就是陛下門下的走狗和鷹犬,陛下指東,臣弟絕不往西,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朕與王,兄弟手足也……”劉徹笑嗬嗬的道:“這些客套話就不必多言了,依朕看,魯王還是好好想想,為王世子起個名字吧……”
“還請陛下賜名!”劉端想都沒想,就拜道。
“朕來起名啊……”劉徹思慮再三,然後道:“就叫他劉過吧……”
“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朕希望世子將來可以做一個對國家社稷有功之人……”
嗯,最好能像楊過那樣……
劉端不知道楊過的梗,但還是高興的道:“謝陛下賜名!”
然後,他就抱起那個小小的孩子,臉上都快笑開花了。
他知道,從今天起,他的人生完整了。
劉徹看著劉端的模樣,也非常欣慰。
這麼多兄弟裡,劉徹最同情的就是這個弟弟了。
如今,能夠看到他重獲新生,劉徹很開心。
……………………………………
當劉榮被押解著,坐上馬車,由軍隊押送,前往齊魯的時候。
元德七年結束了。
現在,已是元德八年冬十月甲子。
整個長安城,家家戶戶都忙著釘桃符。
根本沒有人注意到,那個他們嘴裡的當代桀紂劉榮,已經悄然遠去。
不過,在政壇上,尤其是學術界,此事的餘波和漣漪,卻一直在不斷回響。
劉榮被流放到倭奴列島一個荒島上的事情,深深的影響和震撼了無數人的神經。
首當其衝的就是法家。
韓非子的名言,再次回響在人民耳畔: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
商君的鼓動,更是不絕於耳: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
再沒有比劉榮這個活的事例,更能佐證商君韓非言論的證據了。
淮南王劉榮,先帝長子、天子同產長兄,照樣被論法如罪,流放去了倭奴列島。
連劉榮這樣身份地位的人,都無法豁免法律,列侯將相們何德何能,敢說自己淩駕於法律之上?
法家士氣大振,而儒家則窮於奔命。
迫於無奈,也出於現實的需要。
董仲舒和胡毋生等儒家巨頭,不得不開始帶著弟子門徒,紮進了故紙堆之中,開始翻查和研究漢律。
儒家的法律派就此開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