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盛世,繁華的長安城裡,白天的陽光穿透雲層,映照在熱鬨的街道上。市集上,叫賣聲不絕於耳,人們穿梭於琳琅滿目的攤位,以及繡著精美圖案的房屋間。日頭正好,然而從一處偏僻的巷子裡,傳出了一陣陣壓抑的哭聲。
就在這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竟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冤案。受害者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名叫柳若蘭,年方二十,肌膚如凝脂,麵如桃花,身姿曼妙。她的眼眸裡流露著聰慧的光芒,仿佛能看透世間的紛擾。然而,當晨曦升起時,柳若蘭卻被發現死於自家之中,現場一片狼藉,令人毛骨悚然。
狄仁傑大人接到此案的傳聞,立即前往現場。他一身簡樸的官袍,眉目間透著一股沉穩,走入柳府時,目光掃過那慘不忍睹的室內。他蹲下,仔細端詳著地上的每一絲痕跡,麵色凝重。
“元芳,你看,這裡似乎有一塊布料。”狄仁傑指著地麵,有一寸布料隱約露出,他心中暗想,這是否是凶手留下的線索?
李元芳在一旁默默觀察,心中無比焦慮。他緊盯著屋內,麵露憤恨之色,“如此美麗的女子,怎會遭此橫禍。府中可有仇怨之人?”
“暫時還未可知。”狄仁傑搖搖頭,心思細密,“我們先查看她的屍體。”
李元芳麵露不安,協助狄仁傑將柳若蘭的遺體抬至明亮的廳中。她麵容安詳,卻難掩顫抖的朱唇和微微夾緊的雙手,似乎是生前承受了無以言表的恐懼。狄仁傑細細檢查,忽然他發現女子指尖有些淤青,心中一震,“這是掙紮所致,看來她死前並未平靜。”
他轉過身,看向在一旁默默守候的柳府仆人,厲聲問道:“她生前可曾有人來訪?”
仆人瑟瑟發抖,聲音顫抖,“回大人,今日清晨,我看到一名黑衣人從府中走出,模樣極其可疑。”
狄仁傑心頭一震,這便是突破口。他讓仆人詳細描述黑衣人的特征,心中瞬間畫出一幅模糊的畫像。他轉向外麵,將那些遊蕩的流民和遊方道士叫來,詢問是否見過此人。
片刻之後,獲得了其他行人的證實。那黑衣人的模樣與傳說中的“陰陽師”極為相似,那是專門操控人心恐懼的陰暗勢力。狄仁傑心中一凜,若是真有那種能力,豈不是實在是作亂?
隨著時間推移,案件越來越撲朔迷離,柳家周圍的目擊者宛如霧中花,無從查證。狄仁傑思索片刻,決定從柳若蘭的社會關係入手,再前往她的友人處探詢。
“元芳,我們去找找柳若蘭生前的好友。”說罷,他向著長安城的另一端走去。
午後的陽光下,一處青瓦白牆的庭院顯得寧靜而優雅。庭院裡,幾位女子正在嬉笑打鬨。狄仁傑走近時,她們也意識到了氣氛的沉重,紛紛閉口,唯有一名姿態優雅的女子走上前來。
“你是柳家的朋友?”狄仁傑詢問。
“我叫白凝,是柳若蘭的閨中密友。”白凝低聲回應,她的眼神透著一絲哀傷。狄仁傑注意到她的皮膚如雪,麵容姣好,然而眼角的暗影卻透露出她心中掩藏的不安。
“若蘭生前是否與人有過爭執?或是得罪過哪位?”狄仁傑開門見山。
白凝略微沉吟,似乎在權衡和思考,最終她抬頭,道:“若蘭近日似乎對一個富家公子心生好感,但她曾告訴我,他原是借花獻佛之人,絕不可投入真情。”
狄仁傑的神情一變,果然,這又是一條線索。他決定進一步調查這個公子,詢問他與柳若蘭的關係。
經過幾天的努力,狄仁傑終於找到了這個被稱作“沉水”的公子。他生得瀟灑而英俊,風姿綽約,穿著華麗,仿佛身份非同一般。狄仁傑對他進行了問詢,卻發現他對柳若蘭的死顯得並不悲痛,反而流露出若有所失的神情,這讓狄仁傑心中的懷疑加深。
“你與若蘭生前可有約定?為何她臨終前會給你留下遺言?”狄仁傑追問。
沉水公子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最終低聲道:“我與若蘭乃是命中注定,卻是天不遂人願。我本想求娶她,但她已然被他人所厭。”這話讓狄仁傑感到一陣意味深長,似乎暗藏玄機。
察覺事態越來越複雜,狄仁傑暗忖,沉水公子身後似乎還有更大的陰謀。於是,他與李元芳在夜色降臨之際,悄悄跟隨沉水公子,結果意外發現他與一位神秘的老者交談,老者正是前幾日市集上那個裝神弄鬼的陰陽師。
“他們為謀什麼?”李元芳心中疑惑。
狄仁傑道:“這個老者極有可能與柳若蘭的死有直接關係。紅塵事外,人心變幻如影,須得在明處問個清楚。”
次日,狄仁傑再次前往柳府,細細打量柳若蘭的住處,終於在內室的牆角發現一縷絲綢的纖維,隱約藏於暗處。他撇開塵埃,心頭一動,這正是她生前的繡品。伸手一攬,狄仁傑臉色微變,果然這與沉水公子的服飾完美契合。
這一係列的發現讓他意識到,沉水公子並非是柳若蘭的唯一愛慕者。當天晚上,狄仁傑連夜作案分析,他將所有的嫌疑人彙聚在一起,包括白凝、沉水公子及柳府的仆人。那陣子柳若蘭自生、沉水公子的糾葛,隨著熱火朝天地擴展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