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叔在飯桌上,又提到了他今天上午在王府井書店看到排隊購買季宇寧新書的場麵。
他又忍不住提到內地現在的稿酬的規定。
“這樣低的稿酬比例,那豈不是太不公平了嗎?
我算了算,如果一本書售價是不到一塊錢,賣了100萬本。那就是收入100萬書款。
按照香江一般的出版社的成本費用看,香江一般出版社出一本書,給作者的版稅要占10~20,而印製的成本則是20左右,剩下的,就是其他發行宣傳運輸等成本,還有利潤空間。
內地的成本費用我不太清楚,但我覺得內地出一本書,所有的成本,從印製到最終發行的成本,加起來也不會超過50,估計能有個超過40就差不多了。
那剩下的百分之五六十,就都是出版社的利潤了。
一本書如果最終銷售額是100萬本,回收的書款,就是將近100萬元。
這100萬的書款,出版社掙去了五六十萬,給作者,也就是阿寧,才給他幾百塊錢的稿酬。這稿酬還是一次性的。根本就沒有印數的分成。無論後麵加印多少次,都跟作者沒關係了。
而一本書也許要寫上幾年的時間,這樣平均下來,作者寫書的收入,可能連寫書收集資料的花費都不夠啊。真是白白的搭上了自己的功夫。
即便作者自己有基本工資,可是這樣寫書,最終實際上是賠錢的。
這種賠錢又賠功夫的事情,最終隻是賺得了一個名氣。
這以後誰還努力進行創作呢。
這樣不合理的事情,其他地方也是沒有的。”
“海寧,其實60年代國內是有印數稿酬的規定的,但僅僅施行了很短的時間。
我那個時候還在大學裡教課。
後來連稿酬都取消了,寫書發表文章是沒有稿酬的。
這稿酬取消,就一直取消了11年。
直到去年上半年,才又重新恢複稿酬。
雖然這個稿酬水平很低,隻有50年代我們那時候寫東西的稿酬的三分之一,但總歸是有了一點兒子額外的收入。
寧寧還不錯,他去年下半年寫了不少東西,他的收入已經比現在國內其他普通人的收入要高的多了。
以後也許還會慢慢恢複印數稿酬,這種不合理,以後慢慢都會改過來的。
現在啊,很多事情也在改,但就是太慢了。
唉。”
老爹看著海寧叔一臉的不理解和憤憤不平,也隻能是最後歎一口氣。
“去年香江有15個華商組團,回內地考察,是那位莊老先生組織,並且自己帶隊。
但回來以後,大家也沒什麼下文了。
我私下裡也問了問。
都感覺不太好。
其中有一點,就是在企業裡大家的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