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七七級的招生也基本上完成了。
這個五四文學社的恢複,實際上就是以七七級學生為主的。
“另外,我覺得如果是恢複文學社。正式恢複我估計怎麼著也得9月份了。”
這時候樓上的黃貝佳等人也到了。大家對於恢複文學社都是一臉急切。
“你們想啊,還有一個月就放暑假了。咱們暑假是6月下旬開始放,9月初開學。
文學社也不可能剛開學就恢複成立,也得等一段兒,所以很可能是9月的中下旬。”
前世這個五四文學社是7月份提議恢複,9月下旬正式恢複的。
翌日上午,季宇寧,陳見功,黃貝佳三人就來到團委的辦公室。
之所以是他們三個人,就是因為在七七級所有同學裡,他們仨人是公認的作家。
陳見功和黃貝佳算是小有成績。
而季宇寧在文壇則早已經是名聲赫赫了。
團委的辦公室也在貝公樓。
團委的負責人,是位30歲出頭的女老師,姓王。
陳見功之前跟季宇寧說過,說她是中文係70級的學生,74年畢業以後就留校了。
“嗯,你們77級學生基本上都是文學愛好者。
有一個文學社的團體,可以更好的推動學生課餘文化活動的開展。
而且五四文學社是50年代到60年代期間已經存在了10年,是很有曆史的一個文學社,恢複它就更有意義了。
所以當時謝老師跟我一說,我就覺得這個想法特彆好。
還有,季宇寧你們三位是咱們這一屆新生裡公認的在文學上很有成就的,尤其是季宇寧,你現在可以說是文壇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你們三個人提出並牽頭做這件事,我覺得特彆的合適。”
這位王老師說話很有親和力。口音帶有一點兒東北黑省的口音。
“另外,季宇寧,你提出我們未來恢複的五四文學社要創辦一個自己的內部刊物。這個刊物名字取名為未名湖,你是怎麼想的?”
“這個刊物叫未名湖比較合適。因為這有雙重含義。
一是我們學校的校園裡,有湖名叫未名湖。
未名湖和博雅塔,和貝公樓等,都是我們學校的地理上的標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