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寧,乾嘛非得明天去,就那麼著急去呀。
其實要我說,還不如這周日去呢,叫上爸媽一塊兒去看,反正那房就放在那兒,都好幾個月了,也沒人去買。”
晚上,當季宇寧和朱琳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老婆悄悄的說道。
“阿琳,你還真以為所有人都買不起那房啊,其實我爸媽,還有你爸媽,都能買得起。
我爸媽這幾年落實恢複工作,補發的工資就有3萬左右,你爸媽那些年我估計也差不多,其實有不少人這兩年落實以後,補發的工資也是好幾萬的,隻是絕大部分人都舍不得花。
這好幾萬,那得是好多年才能攢下來的錢。
大家還是覺得既然單位能分房,還為什麼花自己好不容易攢下的錢去買房呢。
可是萬一有人去買呢,那這個機會不就錯過了嗎。
所以呀,既然今天聽說了,那明天就要趕緊去。”
“其實,阿寧,我覺得能補發幾萬塊錢工資的人家,那更不用買房了,肯定能分著房啊。”
季宇寧一聽,好像他老婆說的也挺有道理的。
“我覺得還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關鍵是我覺得這房現在的價格很合算。”
季宇寧記得兩年多後的1980年11月,京城市開始了商品房試點,拿出東郊的團結湖南一條的兩棟小樓公開發售,不管是誰,隻要有錢就能買。
這兩棟小樓就是一號樓和二號樓,當時不分樓層和戶型,一律400塊錢一平米。
兩棟樓一共161套房,12萬平米,也就是平均每套房74平米,3萬塊錢整一套。還不打折,童叟無欺,言無二價。
當時那位香江的李大導,花了6萬塊錢買了兩套,不過他那兩套房,加起來還不如季宇寧的這一套。
這相當於差不多才過了兩年半的時間,這房價就漲到了原來的4倍。
第2天午後,季宇寧趕到華僑公寓東門的時候,朱琳已經到了。
“阿寧,這兒公交車有一站,叫老虎廟。
這個華僑公寓怎麼隻有一個東門啊。”
“嗯,就一個門更好。更安全。”
兩人來到東門的傳達室,這個院子從一開始就是有正規的物業服務的。
“哎呀,你是季宇寧同誌啊,我在報紙上看到過您的照片。哎呀,向您這位大作家學習。”
門口的保安非常熱情。
季宇寧前一段第2次登上人民日報頭版以後,又有過幾次報紙對他的采訪,人民日報在其他版麵,還登有他的采訪文章和照片,所以季宇寧現在可以說是“天下誰人不識君”了。
季宇寧登記信息後,保安拿起桌上的電話,撥了一個內線電話。
這裡的每戶居民都有內線電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