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她頗為不滿。
“哎呀,海清啊,東西太多了,你二哥拿不動了,這幾本書都先給你。
另外,宇寧聽說他那本《那五》去年下半年銷售越來越好。
所以他寫了一本跟《那五》那個時代差不多的小說,還是京劇內容的小說,就叫《霸王彆姬》。
這篇小說他估計最近國內發表夠嗆,所以他想讓你看看能不能在香江出版。”
季海寧從他隨身的包裡掏出一摞季宇寧寫的稿子。
季宇寧的這篇小說《霸王彆姬》前世就是香江的一位女作家李壁華寫的。
他這次抄小說薅羊毛,已經從內地薅到香江去了。
李壁華在79年底或者是80年初開始進行《霸王彆姬》的劇本創作。1981年,香江電台的《香江香江》主題單元電視劇開拍,其中兩集就根據李壁華的這個劇本改編。
隨後,李壁華將劇本改寫為小說,於1985年在香江首次出版。小說的篇幅大約也就10萬字出頭。
80年代後期,這本小說又先後有兩個電影公司,準備把它改編成電影劇本,最後一個電影公司的投資人找到了內地的導演,就是那位陳詩人。
那位陳詩人認為小說本身有些單薄。他認為這篇小說更像是一篇通俗小說,隻能算是兩三流的文學作品。小說作者李壁華在書裡對華夏的整體環境沒有清晰地把握,對京劇的描寫也不夠深厚。認為她可能對那個年代無法感同身受,畢竟沒有親曆那個年代。她的語言也是一個問題,一讀就知道不是京城人寫的。還有,為了迎合香江讀者,她縮減了小說的長度,以致故事沒有完全展開。
這位陳詩人從西影廠找了一個非常好的編劇。
這位編劇看了李壁華的劇本後,覺得文筆二流,戲劇性和故事性都不強,對京城的生活也有距離感。
隨後他把整個劇本做了一個完全的顛覆,把語境整個都換了。
實際上隻保留了一個故事梗概。原著作者李壁華唯一可取的,就是這個故事梗概。
後來這部電影在1993年獲得了戛納金棕櫚獎。
隨後作者李壁華又根據電影的劇本,重新寫了一部小說《霸王彆姬》。幾乎比他85年出版的小說篇幅增加了一倍。
季宇寧要抄的就是原著作者90年代最後寫的這個版本。
當然他寫的篇幅也並不是很長,也就十幾萬字。
這也算是他去年下半年的那一段準備文學乾糧的時候,寫的其中一部分。
他覺得這部小說在目前國內發表可能還是夠嗆,因為這部小說本身就帶有很強的悲劇性。另外從20年代一直寫到80年代,時間跨度很長。這些時代的很多內容都有一些忌諱的地方。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小說的主人公程蝶衣的性格,存在一些人戲合一的那種錯位,在這個時代的國內也有點兒很難理解和接受。
所以他覺得即便現在國內思想解放了,這本小說發表也會引起不小的爭議的。
但是這個時候,放在香江出版還是可以的。
因為香江由於其自身百年來的曆史,對於曆史的態度還是有一些淡然,或者說是漠然的感覺。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