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令如山倒。
這5個字,季宇寧從小就知道。
但這一次,季宇寧才徹底弄懂了,這軍令如山倒的真正含義。
從2月14日下午開始,2月15日一整天,2月16日一整天,直至2月17日的淩晨,這首歌的合唱才最後錄製完成。
在這差不多將近三天三夜的時間裡,總政文工團的人很多人都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編曲、配樂、合唱指揮等團隊人員。
一遍一遍的排練,一遍一遍的進行微調,一遍一遍的錄製。
每天隻能休息很短的時間。
季宇寧這三天也是住在了賀叔家,他是這首合唱歌曲的歌詞歌曲的創作者。歌曲合唱的最終效果,在很多方麵,他都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或者說這首歌曲的編曲配樂以及合唱安排,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的建議進行的。
所以這幾天,他一直是在總政文工團的排練現場。
他還好,他睡了兩大覺。14號晚上和15號晚上,他算是正常的休息。16號晚上,整個演唱的團隊一直到了淩晨,終於把這個任務完成了。
2月17日,周六。
早上630,華夏國內很多人家都打開了收音機,收聽《新聞與報紙摘要節目》。
在這個節目的一開始,就播出了這首歌曲《中.國軍魂》。
當廣播裡傳來這首歌的前奏,那衝鋒號的配樂的時候,很多人都停止了手中的動作,佇立靜聽。
無數的華夏人都被這首充滿了英雄氣概的歌曲所深深感動。
這首氣勢磅礴、鏗鏘有力的合唱歌曲播放之後,《新聞與報紙摘要節目》緊接著播出了華夏政府今天將自衛反擊保衛邊疆的聲明。
與此同時,南疆的部隊已經在萬炮齊鳴中殺出去了。
當天出版的《人民日報》以及其他新聞媒體也奉命發表奮起還擊保衛邊疆的聲明和社論。
季宇寧當天淩晨忙活完,他也過了困勁兒了。
他在賀叔家收聽了當天早上的《新聞與報紙摘要節目》。
吃完早飯,他拿到了今天的《人民日報》,他看到《人民日報》的頭版上,就是那篇著名的社論文章《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這篇文章中,正式宣布將與越蘭方麵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規模的範圍內“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的戰鬥”。
上午,季宇寧回到家,他不由籲了一口氣,這三天的任務可算是完成了。
這次給部隊寫的歌,可比之前給僑辦寫的那首《鼓浪嶼之波》要累得多。
中午,老娘特地從單位趕回家。
“寧寧啊,上午你秦姨來電話,說這幾天可把你累壞了。
說你昨天晚上跟他們文工團的人一起熬了個通宵。
寧寧啊,你現在困不困啊。”
“媽,沒事兒,我還行,也就是熬了一次夜,那些其他部隊文工團的人這幾天才是真的夠辛苦。
唉,這次寫歌就跟打仗似的,我現在都感覺不到困了,下午不行再睡會兒吧。”
“你秦姨說了,這次你寫的這首歌,整個部隊反響特彆好,那位老人家也特彆的高興。
這次,你賀叔可是因為你掙了個大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