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爺子聽完了也樂。
“雷人”這個詞兒,他頭一次聽說,不過這詞兒,很好理解,一聽他就明白了。
這一世,“雷人”這個詞兒,就成了季宇寧的獨創了。
彩排結束。
夏老爺子也說了一些意見,基本上他很滿意。
畢竟台上的,基本上都是50年代這部話劇首演的原班人馬。
這些演員在50年代和60年代都曾經演過這場戲,所以他們在舞台上仍然是有這出戲的感覺的。
說完了,夏老爺子又想起手裡的劇本《左鄰右舍》了。
他又看了看坐在邊上的林連昆和朱旭,林連昆本來在這部話劇《茶館》裡是有角色的,他50年代初加入人藝後,首演的第1部話劇就是《茶館》,他在裡麵演的是兩個包打聽之一的吳祥子。
現在複排《茶館》,他仍然是吳祥子這個角色的a角。但今天林先生貴體略有小恙,所以今天的彩排是b角上的。
前世季宇寧記得朱旭也在裡麵演過一個角色,好像是演那個賣耳挖勺的,就一句台詞。
但他今天看到這次的複排,好像沒有朱旭。演那個賣耳挖勺的,還是原來的演員,還是叫趙恕。
這時候,英叔來了,他在後台已經卸完妝,不過英叔這時候好像還沒怎麼出戲呢。
他走路的姿勢,還是那種蠍蠍螫螫的樣子,說話腔調,還是大小劉麻子的味道。
“小寧啊,你說你今天過來,要帶個本子給我看看。
本子呢?哪兒呢?”
這最後的兩問,感覺就是劉麻子的口吻。
昨天周日,季宇寧給英叔打了個電話,告訴他自己又寫了一個話劇本子,今天要帶過來,嗯,看看英叔有沒有興趣自己來排。
他英叔當時聽了就特彆高興,因為英叔不僅演戲的癮大,當導演排戲的癮也挺大的。
“嗯,英叔,剛剛夏老爺子看了。他覺得還行。”
“嗯,老英啊,我剛剛看了,小季這本子寫的還不賴,這也是個三幕的劇,很有點兒舒先生當年寫茶館的那個味道。”
夏老爺子邊說,邊把手裡的本子遞給英叔。
季宇寧把本子先給夏老爺子看也沒什麼,他知道這個本子夏老爺子也不太可能自己來親自排。
因為他這個話劇《左鄰右舍》還沒到那麼高的格呢。
夏老爺子這樣的人藝四大導演,要親自做導演,那也得是像《茶館》,像後世的《天下第一樓》那樣的經典劇本才可以。
他是擔心夏老爺子把本子拿給彆人來排。那就沒他英叔的份兒了。
前世這出話劇《左鄰右舍》,就是先有一個導演來排,後來英叔是接他的手,繼續排這出戲,所以英叔就沒署名,還是署原來那個導演的名字。
英叔拿過本子,就直接坐在旁邊看了起來。
不一會兒的功夫,他就看完了。
“還真甭說,確實寫得很好。
這個《左鄰右舍》的格局和老舍先生的《茶館》相似,都是一幅社會風俗畫。反映的就是這幾年京城胡同裡大雜院的眾生相。
整個劇本的內容不是集中於一人一事,而是散射到一個生活麵上。
就是這三年來,每個普通人的身上的變化,反映出的國家的變化。
這又是像小寧那種寫電影劇本的手法,叫小切口,大社會。視角很小,但反映的社會現實,卻是非常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