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滿意。
小季啊,你沒有讓我失望。
你這部電影從一開始看,就讓我眼前一亮。
這部電影拍出了我們國家現在的蓬勃朝氣,拍出了祖國的美麗山川,和一代青年人的青春活力。更拍出了兩代華夏人心中的那種熾熱的真摯的愛國之情。
這就是我們現在需要的這種電影。”
“嗯,這部電影裡的音樂也非常好,那首笛子曲《故鄉的原風景》就特彆的動聽,也特彆的感人。
這首笛子曲,很快就要在電台的台播部對外播出了。這首笛子曲,和小季你前年寫的那首歌《月之故鄉》是同樣的出色。”
廖公熱情洋溢的這段話說完,其他人就沒什麼意見了。
審片會結束後,劇組的主要成員以及南海影業公司的一眾人都是非常的興奮。
這部電影《廬山戀》,可謂是圓滿地完成了。
9月25日,周二。
當天發行的1979年第5期《收獲》雜誌上,以頭條位置刊登了季宇寧創作的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
同期雜誌還配發了作者季宇寧的簡介和創作談文章《最璀璨的和最寶貴的——〈高山下的花環〉創作談》,以及巴老爺子的評論文章《一部洗滌著人們心靈的作品——評小說〈高山下的花環〉》。
中午的時候,在滬上很多郵局的門口,就已經排起了長隊。
很多人是因為在當天上午發行的《文彙報》看到了這期《收獲》雜誌的目錄。
這期目錄中,無論是巴老爺子以及季宇寧的名字,還是目錄中的文章或者小說的題目,都是非常吸引讀者的眼球的。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期雜誌在此前印刷的時候,印刷廠的工人因為看到了這期雜誌頭條的這篇中篇小說,非常的感動,因此就私自加印了校樣。
並把這個照樣帶回了家,並在一定範圍內進行了傳播。
所以很多人都知道了,這期《收獲》雜誌有一篇非常感動人的小說。
這和前世是一樣的,當時的印刷廠是京城的一家印刷廠,印刷廠的工人在印刷《十月》雜誌的校樣時,也是因為看了這篇小說非常感動,所以私下裡加印了校樣,帶回了家,並給自己的一些親戚朋友看。以至於當時小說還沒有發表的時候,就已經有導演找到了小說的作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期《收獲》雜誌,從中午開始在滬上的各大郵局上架銷售,半天之內,基本上所有的雜誌都被一搶而空。
這一期《收獲》雜誌的印數,此前編輯部曾經做過好幾次調整,從60萬冊,到80萬冊,到最後巴老爺子發話,印100萬冊。
這期雜誌100萬的印數,在半天內就已經售罄了。
這期《收獲》雜誌的印數,也創造了一個記錄。
很快,在一兩天內,季宇寧在這期《收獲上》頭條上發表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也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巨大反響和連鎖反應。
幾天內,國內很多的報紙和雜誌上就開始出現對這篇小說的評論文章。
前世小說《高山下的花環》,自1982年年底發表以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超過300萬字的關於這篇小說的評論文章發表在各報刊雜誌上,這也是當時的一個很難逾越的記錄。
一周之後,國內的多報紙和雜誌社也紛紛對這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進行轉載。其中有連載,甚至還有報社專門為這篇小說出一個專刊,進行全文轉載。
當然,這篇小說一經刊登,對季宇寧的直接影響,就是從9月25日下午開始,無數的電話就打到他的家裡來了,接著就是直接上門的人。
第1個打來電話的,居然是長途電話,是上影廠的謝晉從滬上打來的。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