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柏林電影節,季宇寧還是有印象的。
因為這屆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的影片,他前世看過。
這部影片是一部西班牙的影片,導演是後來號稱西班牙國寶級導演的卡洛斯紹拉。當然這個時候還不是。
片子的名字叫《快!快!》,也有的翻譯成《探戈》。
這是一部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帶有強烈的紀實特點。裡麵的演員全都是非專業演員。
電影的內容是反映西班牙馬德裡貧民區的青年的生活,主要涉及犯罪內容的。
季宇寧當時對這部影片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音樂。音樂和影像結合的特彆好,這也是那個導演的風格。
這片子也可以叫做類型片,就是反映西班牙60年代以及70年代的問題青年的一種電影類型。
季宇寧由此也想到香江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同樣類型的影片。
他想起了一部90年代末的電影《香江製造》。
這部描寫香江社會問題的電影,是一部草根紀實片,反映的是香江小混混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明天。當時有點兒不合時宜,但是如果放在80年代初這時候的香江,卻是非常的合適。
而且這部電影中體現的一些新的手法,在這個時代還是很有一些創新的意味的。
另外,最關鍵的是,當時那部電影拍攝的成本極低,實際上那個導演隻籌集了50萬港幣,那可是90年代末的50萬港幣,可以說是少的可憐。另外還得到了一些華仔自己的電影公司不要的膠片。
不過,這部電影拍出來以後,被譽為當年最為特彆、最精彩和最震撼的一部港產片。當時在歐洲,在香江,在亞洲,都是獲獎不少。
中午,在謝導家蹭完飯。
下午,季宇寧又出現在了京城大學的校園裡。
他的出現讓整個京城大學都轟動起來了。
原本9月初開學的時候,所有的同學和老師都知道季宇寧暑假的時候出國去了,這也成為今年秋季開學以後,京城大學校園裡最大的新聞。
大家這幾天幾乎天天都在議論季宇寧出國的事情。沒想到,這個話題的中心人物仿佛突然從天而降,出現在大家的麵前。
“哎,季宇寧,你不是出國去了嗎?你怎麼又回來了?”
季宇寧從南門進校,先就近到宿舍裡轉了一圈兒。
宿舍裡隻有梁小胖在,據說是又翹課了。他們宿舍隻有小胖子是最喜歡翹課的。
“梁佐,我這不是翹課了嗎。我翹課,然後從舊金山飛回來了。
那邊翹課沒人管的,根本不點名。老師不管你上沒上課,隻要你學分夠了就行。”
季宇寧一副正經八百的樣子,說他是翹課回來的,聽得梁小胖眨著眼睛,一愣一愣的。
“哇,季宇寧啊,我們翹課都是跑回宿舍,你翹課以後,居然是越過太平洋跑回國。”
收獲了梁小胖的崇拜目光後,季宇寧又跟湧進宿舍的一幫同學簡單說了說他這段時間留學的情況。
現在學校裡的同學們對於去北美留學都是抱有極大的興趣,很是好奇。
說了一會兒話,季宇寧就去俄文樓係裡麵找李老師去了。
這是他今天回學校的主要目的。他跟李老師約定的研究生第3年課程是函授,今天是回來麵授的。
在李老師這裡,他詳詳細細的說了一下斯坦福大學的情況和他的留學課程的安排。
李老師對他這次回來很是驚喜,聽完他說的這些,也放下心來了。
原本季宇寧研三的課程就沒什麼問題,他此前學習的程度和進度都是明顯超過其他的研究生的。而且明年畢業前準備論文,他心裡也已經有譜了。
其實他接受學校的研究生課程的函授,包括回來麵授,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