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
艦隊街,《泰晤士報》總部。
時間剛過1981年的感恩節,這個英國最大的報社的老板,就換成了一個澳洲人。
現在正在《泰晤士報》總部大樓裡那個最大的辦公室裡坐著的,是澳洲人魯伯特默多克。
“默多克先生,剛剛從北美傳來的消息,那個丹佛的石油商人馬文戴維斯和紐約的馬克裡奇兩個人出價7億美元,要購買20世紀福克斯。
他們倆人的收購要約是在11月上旬提出的。
這個消息來自於20世紀福克斯的董事長丹尼斯·斯坦菲爾。”
默多克先生是在去年成立了新聞集團,而就在去年,他在全世界辦那些報紙的同時,還在澳洲拍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在澳洲的影響很大,對此默多克先生很是滿意。
他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對電影發生了興趣,也把他的並購方向往電影界進行了嘗試。
此時,他對麵的秘書口中所說的丹尼斯·斯坦菲爾,就是20世紀福克斯的董事長,也是ceo。實際上,斯坦菲爾先生就是股東在這家好萊塢七大電影公司中的代表。
“唉,約翰,我們是想並購一家電影公司,20世紀福克斯也確實是很好的目標,可惜7億美元實在是太高了,它根本不值這個數字。”
前世默多克確實是想在1981年收購20世紀福克斯的,但是他根本就沒有出價,不是因為他認為這7億美元太多了,而是他根本沒有這個資金。
當然,後來他是在1985年如願買到了20世紀福克斯的。
此時的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它的發展模式就是貸款並購,所以新聞集團的資產增長得很快,但是它的負債增長得更快。
前世在90年代初默多克的所有機構,包括報社電視台等等,一共有146家債主的代表常年駐紮。
他在整個80年代向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金融機構借錢,甚至借到了印度和香江的銀行。
“還有,默多克先生,我聽說除了馬文戴維斯和馬克裡奇兩個人出價之外,還有一個人出價了。
也就是20世紀福克斯的轉讓,出現了競購。”
北美,加州,洛杉磯。
比弗利山莊西邊的世紀城。
20世紀福克斯就在這裡。
董事長兼ceo,丹尼斯·斯坦費爾的辦公室。
“亨利,你是說那個神奇的華夏小子出價了,他居然出價了?也出了7億美元,還是現金?”
“是的,斯坦菲爾先生。
這位季,是在感恩節過後的第1個工作日向我們正式報價的。
很奇怪的是,他發出的要約時間很短。”
“哦,那麼,亨利,這個華夏小子有資格上談判桌嗎?”
“嗯,他的舅舅,是加州那位最有名的外科醫生。”
“嗬嗬。也許他可以去買一家醫院。”
“他和薩姆納雷石東關係不錯。”
“嗯。還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