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最快後年也會完工。”
“現在最忙的,除了陳逸雲,楊占佳他們美術組。
還有就是謝導和老謝他們編劇組。
小季啊,電影《紅樓夢》這六部八集現在意見比較統一,我們找的一些紅學方麵的專家也比較認可。
嗯,但是電視劇這36集現在意見分歧比較大。”
季宇寧看了看汪廠長遞過來的紅學專家名單和曆史顧問名單。
紅學專家請的有:馮其庸、胡文彬、丁維忠。
曆史顧問是朱家縉。
“汪廠長,曆史顧問沒問題。
紅學專家要不再加上俞平伯,周汝昌和我們學校的吳祖緗。”
這才是季宇寧心目中的專家名單呢。
12月15日,周三。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大會在大會堂的小禮堂舉行。
全國的作家、文學編輯、文學青年等600人到會。
周老爺子在現場作了一個講話。
會上還發表了巴老爺子的一個祝詞,老爺子提出,小說創作要“深一些、新一些”。
頒獎的時候,是6位獲獎者一起上主席台,然後一起領獎,然後,轉身,一起麵對台下,然後就是拍照,大家笑一下。
首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分彆是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魏巍的《東方》、莫應豐的《將軍吟》、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李國文的《冬天裡的春天》、季宇寧的《芙蓉鎮》。
這六部獲獎作品的排序,就是上述的排序。
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排在第1位,而季宇寧的《芙蓉鎮》是排在第6位。
前幾天季宇寧就已經知道了,第一屆獲獎的作者的順序,不是按照得票多少決定的,而是協商定下來的。
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排在第一位,原因是要提倡文學及時反映時代的生活。許茂正是反映那個年代的農村問題、農民生活。而《芙蓉鎮》有一些小小的爭議,有人認為“芙蓉仙子”胡玉音的形象似乎不夠典型,不是很規範的人物,所以放在6部作品的最後。
這六部作品最終入選,說是無記名投票,實際上也是最終協商,所以也沒有明確的票數。
這六部作品中,後世最出名的,還是那部《芙蓉鎮》。這部作品後來被很多人稱為是“能留下來”的茅獎作品。
而像《將軍吟》、《冬天裡的春天》,後來基本上就沒有聽說過了。
頒獎台上,最年輕的是季宇寧,他才26歲。
前世,直到季宇寧穿越的時候,茅盾文學獎獲獎的作者,最年輕的是40歲,就是前世那位《芙蓉鎮》的作者,歲數最大的是90歲。
所以,季宇寧同誌,不僅僅是首屆茅盾文學獎六位作者中最年輕的,他也是茅盾文學獎曆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這也是他穿越到這一世創造的一個記錄。這個記錄未來估計也不會有人打破了。
季宇寧在頒獎舞台上,拿到的是一個挺大的獲獎證書,還有一個獎章,好像是紫銅的,上麵刻著沈老爺子的側影頭像。
季宇寧走下主席台,坐在座位上,打開獲獎證書。
獲獎證書是一個硬質的封麵,打開後,左側蓋著一個章,印文是“百花齊放”4個字。
右側印著紅絲豎欄,從右往左豎版印著印刷體。
上麵寫道:
“經茅盾文學獎金委員會評定,季宇寧同誌的長篇小說《芙蓉鎮》獲第1屆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金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2年12月15日。”
在主任委員的下麵,蓋著巴老爺子的印章。
其中的作者和作品是用毛筆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