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叔,您給包福達打電話吧。”
包福達是英國人,是置地集團的總經理。
寧叔以前就跟他比較熟。
兩個人通過電話以後。
很快的,包福達的電話又打過來了,這次是從西門凱瑟克的辦公室打過來的。
現在通話的雙方,變成了西門凱瑟克和季宇寧。
季宇寧先用標準的倫敦音和西門寒暄了幾句。
“西門,我想收購置地持有的港燈公司的全部股份。
一口價,3億美元。
可以立即付現金。”
港燈公司是英資財團中的十大上市公司。
季宇寧對於怡和係的這些重要資產,他最看重的就是港燈了。
前世那位李首富首先下手的也是港燈。
怡和係最主要的資產都在置地手上,而置地最主要的資產,是它在中環的那十幾棟樓,有所謂“中環十二峰”之稱,那是香江所有地產中的精華中的精華。
但季宇寧其實並不太看重那12棟樓,那些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是一種臉麵,但也畢竟隻是幾棟樓而已。
他如果收購置地公司,就有一些得不償失。除了價格的問題,更多的是政治方麵。
其實兩方都更願意置地留在怡和手中。
他還是希望能夠拿下這個供應港島和南丫島電力的這個香江電燈公司。
“西門,如果你接受。
我們就見麵談。
如果不行,那麼這筆交易取消。”
季宇寧說的很直接,但他這些話隻對西門有用,因為他對於這個人的性格很了解。
西門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他在劍橋三一學院上大一的時候,他不想再上學了,就讓同學們用一個棺材把他抬出學校,從此劍橋的那個西門就不存在了。
季宇寧說話的口吻,有一點兒俯視的姿態,因為他知道西門這種人就吃這一套。
港燈的股份是1982年4月26日,置地集團以溢價三成左右的價格收購過來的。
當時是紐壁堅實行比較激進的這種企業發展策略。
怡和在那段時間動用了百億規模的港幣,大肆拿地拿項目,其中也收購了若乾的香江的公用股,包括中華煤氣,包括電話公司,以及香江電燈公司。
但1982年下半年開始,尤其是9月份瑪麗在京城摔的那一跤,使得香江的股市樓市齊跌,這也造成了置地陷入了債務危機。
而置地解決這個危機的辦法,就是變賣資產,比如它在歐洲的資產,比如在香江的非核心資產,就如港燈這樣的公用股的股份。
前世是在1985年1月22日,李蕉誠通過旗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以29.03億港元現金收購了置地集團持有的34.6香江電燈的股份,每股作價6.4港元,成為港燈第一大股東。這個價格相當於港燈的股票市值折讓13.5。
據說李蕉誠是僅用了30分鐘就籌集了29億港幣的現金。
當時在1985年初,置地的債務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是西門凱瑟克主動找到李蕉成,希望能夠達成這筆交易。
所以讓李蕉成是以86折的折扣價拿下了港燈公司,撿了個不小的便宜。
季宇寧此時求購港燈是個最好的時機,因為現在的港幣貶值到了最低點。港幣兌美元的比率是19.6,3億美元就相當於近29億港幣了。
而再過十幾天,當港幣重新換錨的時候,港幣兌美元的固定彙率變成了17.8,那時候這3億美元,就變成了23億港幣左右。
不過此時的香江,無論機構還是個人,都在拚命的求兌美元。誰也不知道港幣未來的前途。
所以,他相信西門會心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