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氏電影對外宣布正式停業的同時,季宇寧也和邵氏公司簽署了相關協議。
他以年租金3500萬港幣,以及維修費100萬港幣的價格,租賃了邵氏院線的多所龍頭戲院。再加上他在尖沙嘴自建的一家現代化多廳影院,即將落成的新界沙田麒麟新城市廣場的目前香江最大規模的多廳影院,以及租賃海港城設立的三處影廳,連同原邵氏院線租賃的一些影院,組成了麒麟院線。
對於目前以院線為基礎構成電影產銷秩序的香江電影來說,這意味著香江電影的格局發生了重要的變化。
香江電影從60年代中期以後邵氏一家獨大,到70年代,嘉禾開始與之爭鋒。
再到80年代初,金公主院線以及新藝城的成立,隱隱變成了三強相爭。
等到季宇寧的香江麒麟電影公司加入,就變成了四強了,雖然他沒有院線。
這次麒麟院線的成立,實際上代表著香江電影新老大的誕生。
同時,也是邵氏電影,這個舊老大的沒落。
輝煌時期,邵氏電影在清水灣打造了亞洲最大的電影製片廠,擁有完善的攝影棚、宿舍、技術團隊,每年產出數十部電影,成為亞洲電影工業化的標杆。同時開創“片廠製”模式,從劇本、拍攝到發行全流程把控,形成高效的電影生產鏈。
那時候的香江號稱“東方的好萊塢”,邵氏電影可謂功莫大焉。
邵氏電影培養出了很多香江早期的影壇巨星,如王羽、薑大衛、狄龍、鄭佩佩、惠英紅、爾冬升等等,這些名字每一個都可以在香江影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更不用說,李翰祥、張徹、胡金銓、楚原這些香江電影史上聲名顯赫的大導演的高光時刻,都和邵氏電影息息相關。
邵氏電影宣布停業以後,隨即開始大規模裁員,香江的員工由鼎盛時的一千七百人驟減到三百人。
樹倒猢猻散,眾人各奔前程。
燈光、剪輯、武師等嘍囉們不愁下家,影視圈內有著大把機會。
頭疼的是一班原來邵氏的巨星大導們,這些人顧及此前的江湖地位,不上不下的,處境尷尬,難尋出路。
不過,這倒是給了季宇寧很大的機會。
10月31日,周一。
香江,九龍,廣播道。
香江麒麟電影公司。
“阿森,阿龍,阿榮,發仔。”
在季宇寧的辦公室中,在他麵前的,是吳宇森,狄龍,張國榮和周潤發4個人。
“發仔,我覺得叫阿發不好聽,所以叫你發仔。”
“老板,您就叫我發仔好了,很好聽的。”
發仔滿臉堆笑,自然季首富叫他什麼都行。
他現在在香江影壇上的地位,彆人是不能叫他發仔的,但季宇寧這麼叫他,是絕沒有問題的。
周潤發這兩年沒跟無線tvb續約,他是簽在了季宇寧的麒麟電影公司。
吳宇森今年也加入了季宇寧的麒麟電影。前世他是在今年去了新藝城。
一旁跟季宇寧同齡的張國榮,現在還沒怎麼出名,他原本就是麗的電視台的人,後來也成了麒麟電視台的人,另外他還簽在了季宇寧的麒麟唱片公司。
隻有狄龍是剛剛從邵氏電影下崗,他是剛剛拿到了辭退信,正沒地兒去呢,季宇寧正好有一個電影項目,就把他叫過來。
這部電影,就是《英雄本色》。
而麵前的4個人,就是這部電影中的導演和主要角色。
前世《英雄本色》是在86年8月份上映的,獲得了接近3,500萬港幣的票房,當時是創造了香江票房的最高記錄。
這部《英雄本色》拍攝周期長達18個月,也就是一年半的時間。
而且劇本是改了23遍,有23個版本。
拍攝的成本是一增又增。最後投資人是不再出資了。剩下的戲,還是導演吳宇森把自己的房子押上,自己掏錢拍完的。
這部影片拍攝期間,消耗的彈藥價值達80萬港元,吳宇森堅持用真槍實彈拍攝,造就了“子彈上膛聲”,成為香江影史上的經典音效。
這種藝術追求,甚至導致預算超支40,卻意外提升了觀眾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