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議期間的發言中,季宇寧也談到。
“……我看到今年4月23日《人民日報》的頭版的那篇醒目的文章,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封建餘毒把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害苦了。
我們首先就要警惕這種封建餘毒。正像報紙上題目所說的,就是要完全徹底的否定它。
有些人那幾年積聚在肚子裡的無恥,並沒有真正消散,仍然會化作各種形式,不時冒出來。
也許是封建的,也許是西方的那些破爛貨,反正都是一樣的臭味相同。
……”
1985年1月1日,這天是元旦,作代會所有代表放假一天。
季宇寧在自己京城的家中,第一時間看到了當天的《人民日報》。
他仍然關注今天《人民日報》頭版的元旦社論。
1985年元旦社論的題目是:和衷共濟搞四化。
這就是一心一意要搞建設了。
一門心思謀發展,挺好。
1月5日,這一次作代會最終的海選結果出來了。
巴老爺子是主席,王老哥是常務副主席。
季宇寧當選為第4次作代會的8名副主席之一。
在8人中,他排行第2位,排名第一的是那位艾老爺子。
1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王老哥的閉幕詞《文學的黃金時代到來了》,公布了《全國作家協會顧問名單》和《全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名單》,理事共有二百三十六人,並特彆注明“按得票多少為序”。
在這236名理事中,季宇寧的排名是在第3位。
1月6日,第4次座談會閉幕後的第1天,季宇寧請王老哥,陸老哥,張老哥和大馮幾人來家裡吃飯。
季宇寧親自下廚,按照這幾位客人的口味做了一桌子菜。王老哥是冀省人,也算是京城人。陸老哥是典型的蘇城人。張老哥原籍是蘇省,後來在西北混了幾十年。而大馮則是地地道道的津門人。
餐廳的窗外,就是盛開的臘梅。
席上是美饌,窗外是佳景。
餐桌上,季宇寧這個主人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能說,他是在吃飯的時候最能說。
“我在香江這些年,學會了算卦,還有看麵相,在我看來啊,這個王老哥官運最通,文運也可以。陸老哥,還有大馮,你們倆也差的不多。
這個張老哥最厲害,除了官運文運之外,還有財運,能當首富。”
“啊,真的?”
張老哥聽了,驚喜莫名。他這上半輩子已經餓怕了,窮怕了。
據說前些年他第1次來京城開會,在會議賓館吃飯的時候,吃完飯必定隨身藏一個饅頭。以備不時之需。
說白了,就是擔心沒有下一頓了。
那真的是餓出心理陰影來了,餓出行為規範來了。
“嗯,我說的首富是張老哥你們老家,就是最北邊的那個鎮北堡的首富。
“嗐,小季啊,那個鎮北堡才有28戶放羊的,我現在到了那兒,那妥妥的就是首富。”
眾人都嘿嘿笑。
“這個事物啊,都是發展的。
就是張老哥你現在是鎮北堡的首富,然後是鎮北堡南邊的那個城市的首富,然後就是省裡的首富了,然後……”
“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