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寧啊,咱們麒麟地產首次公開上市,就籌資超過10億港幣。
這比1981年恒基兆業上市的時候還要強不少。
那位李生81年上市的時候,正好還是牛市的尾巴。
我記得他們那時候上市籌資是達到10億港幣。
我們是剛剛跨過熊市,85年上半年上市,這個效果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現在的優質地段和項目已經不少了,這還沒算會德豐的那些地皮和物業。
單單麒麟地產,就已經和恒基,新鴻基,新世界差不多了。”
寧叔說起麒麟企業在香江的第2隻ipo上市的股票,滿臉都是興奮。
“香江的地產開發商,現在是150家,而這個數量在1960年的時候則是1500家。
這麼算下來,地產商的年均淘汰率就是12.5。
現在英資財團地產板塊的市場份額,經過和記黃埔,九龍倉,還有會德豐的被華資收購,已經從75降至30。
現在英資的地產公司,基本上就是置地和太古了。”
4月中旬以後,在香江成立一家華資控製的航空公司也提上了日程。
4月17日,周三。
中環,會德豐大廈23層。
當天是季宇寧邀請香江的幾家華商來商量共同出資成立民航公司的事兒。
霍鷹東倒是一如既往的早到了。
“霍生,看來這個傳言非虛啊,韋禮在離職以後說的這些話,恐怕還是真的。
那位李生隻花了2,400萬美元就得到了價值10多億美元的和記黃埔。
如果說是彙豐為了政治方麵,以及未來的香江布局的考慮,那倒完全說得通了。
就是說那位李生就是沈弼的代理人。”
來自後世的季宇寧可謂是深諳傳言之道,他把傳言的來源按在上半年剛剛被李蕉成免職的和記黃埔的總經理韋禮頭上,李蕉成用馬世民替換韋禮,這位爵士當然不高興了。
所以這些話估計也不會否認,事實上韋禮也不否認,前世這些話確實是他說的。
所以傳言的來源肯定是百口莫辯,而傳言中的主人公基本上也是無處置喙。
香江最大的傳媒渠道可是掌握在季宇寧手裡的。
“當年霍生你被迫賣星光行。英國人是隻給一半現金,另一半是遠期承兌票據,這就跟明搶差不多了。
當時港話居然不給安電話,這是逼著轉手呢。對於他們來講,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這位李生現在也是這樣,我現在才知道,韋禮透露出來的,實際上李生拿到和記黃埔,付出的總價款隻相當於和記黃埔市值的一成,也就是不到7億港幣。
而這不到7億港幣的全部價款,那位李生隻需要支付20就可以拿走和記黃埔,剩餘的80隻需要在幾年內付清就行了,那麼實際上李生隻花了相當於2的市值,就拿到了所有人都眼紅的和記黃埔。
當時沈弼和李生是倆人悄悄做的,像怡和,太古,甚至包船王,都不知道。
他們也想要和記那些港口啊。
沈弼估計對自己的親兒子也沒有這麼好吧。
所以,這世界上也不可能有無緣無故的愛。”
那位李生在1981年就當上了港府的非官守議員,之後接任和記黃埔的董事局主席。
前世是在85年,收購港燈以後成為了彙豐銀行董事局副主席。
“季生啊,這些話待會兒可彆當著老包的麵說,他們可是鄰居。”
“包船王跟彙豐關係也不錯,但是人家是堂堂正正的,從彙豐的正門走進去的,他是第1個從那個門走進去的華商。
當時彙豐實際上是求著環球的,所以根本就不一樣。
我觀那位李生,黑眼鏡框裡,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閃爍不定,此乃白眼狼之相也。”
“我小時候在京城老圖書館翻遍了這方麵的書。
相由心生,古人誠不欺我。
估計那位李生就算活到100歲,也是個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