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軍身上,季宇寧能感受到現在內地很多人心中充斥的那種躁動。
他前世也經曆過那個時代。
這種躁動,首先就體現在人們對於創業的渴望,這實際上就是個人對財富與自我實現的渴望,也反映了社會整體對商業價值的重新認知。
幾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在財富上的巨大差距。這真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感受。
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出現了個人創業下海的潮流了。
這種躁動,也體現在人們的觀念和意識上。
此時社會發展的很多矛盾,讓人們在觀念上,在看待舊有的東西,就出現了很多的衝突。
而此時人們又看到了很多外麵的新的東西。思想和文化上也開始發生不斷的碰撞。
季宇寧記得後世很多描述80年代那個時代的詞語。
那是個低級墮落的時代,那是個百花齊放的時代,那是個怪力亂神的時代,那是個急功近利的時代,那是個先鋒探索的時代。
季宇寧知道,這種躁動,伴隨著啟蒙和非理性,這種躁動還會持續。恐怕要到了90年代初,才會變得清醒和理性。
幾家人在香江過年這一段時間,說的最多的,反而是前一段時間,也就是1月下旬,在國內西南地區連續發生的民航和火車的事故。
大家都說,這天上不安全,沒想到地上也不安全了。
這些實際上都是管理上的問題。
這也跟這個時候整個社會的躁動有關。
這個時候,恐怕是國內最不好過的幾年了。
季宇寧也隻有在心裡歎氣,這就是社會發展帶來的陣痛。
2月24日,從柏林傳來消息,老張導演的電影《紅高粱》,在第38屆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上,獲得了最高獎金熊獎。
2月12日至23日舉行的第38屆柏林電影節,內地西影廠出品的電影《紅高粱》入圍了主競賽單元。
這也是今年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
老張這次獲獎,是內地的影片第1次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最高獎。
消息傳到國內,大為轟動。
此前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華語電影都獲得過最高獎。
不過,那三部拿到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華語電影都是香江電影,那都是季宇寧拍的,都是他的香江麒麟電影公司出品的影片,隻有那部《一個都不能少》,算是和內地合拍的。
而這次獲獎的《紅高粱》,那是純純粹粹的內地影片。
國內的輿論開始大造聲勢。
認為這代表著國內電影的發展。代表著國內新一代導演取得的進步。
當然這還要加上此前剛剛獲得北美電影金球獎的電影《紅樓夢》。
這部鴻篇巨著也是第1部獲得北美金球獎的純純粹粹的內地影片。
這些評價,季宇寧自然沒有什麼異議。
但國內輿論基本上都是把這些進步和成就的原因,放在國內電影部門近年來管理和調整取得的成績上了。
這就讓季宇寧同誌很有些無語了。
這兩部電影獲獎的直接原因應該提到他才對,《紅樓夢》是他投資拍的,而且無論劇本、演員,以及拍攝的理念都是他的,那主要原因自然是他。謝導就一直提,《紅樓夢》這部電影,主要的貢獻是小季同誌的。
另外《紅高粱》這部電影那本子就是他的,原本是他要拍,他是讓給了年輕導演老張同誌。老張同誌在接受國內記者的采訪的時候,始終不斷的說要感謝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