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1991年年末南方的特大寒潮,是很多南方人難忘的寒冷記憶。
1991年12月的寒潮,直接影響長江中下遊地區、華南、川省及陝省南部、隴省西部等廣大地區。長江流域大雪不停,粵省下起冰粒,金陵降到13.1度,贛省的洪都和湘省的星城降到10度,嶺南的羊城幾乎跌破冰點。
當年的寒潮很可怕,但依然比不上夏天的水災。
季宇寧不由又想起了1991年的華東水災。
從5月中旬至7月上旬,連續兩個月暴雨,幾乎不間斷。
這種極端的天氣現象,直接導致了洪澇災害的發生。
共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水災,5個省、自治區發生嚴重水災。水災主要發生在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所以災害最重、損失最大的,是皖省和蘇省。
這次水災,也是國內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直接呼籲國際社會援助的自然災害。
季宇寧想到此,不由歎了口氣。
這才叫禍不單行。
今年是倒黴一起上門來了。
“不過,咱們家今年這些臘梅,倒是開的真好,是這些年來少有的好。”
三個小家夥雖然常年在香江,倒是不怕冷,圍著院中盛開的梅花轉。臉上紅撲撲的。
“嗯,這臘梅就是溫度越低,香氣越濃。”
“來,琪琪,珣珣,玗玗,爸爸教你們一首詩。
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是季狀元的家學。現在琪琪和珣珣已經背了幾百首的古詩,書法國畫也可以拿得起毛筆來,而且,三歲多的玗玗也會背詩了。
季宇寧回到京城,雖然春節前天氣異常寒冷,但是仍然擋不住很多人上門來拜年。
2月11日,周一,臘月二十七。
這天,王老哥大馮等文壇老友聯袂來訪。
“小季,這次茅盾文學獎評選可真是難產。評選過程也是一波三折。
昨天電話裡沒跟你細說。”
王老哥已經卸任,不過級彆沒變。
他現在住的地方,就是季宇寧原來在電影研究所上班的那個大院裡,是一個小樓。
昨天季宇寧打電話給這些老友。大馮幾人正在京城開會,周末居然都在王部長家。所以今天這幫人就都過來了。
“而且呢,巴老爺子辭去了這一屆的評獎委員會的主任。
評獎委員會也沒設副主任,結果就剩下16個評委。
這16個評委,基本上是分成兩撥,各不相讓。
去年爭論你那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到底能不能參選,就吵了好幾個月,哎呀這個熱鬨啊。”
季宇寧笑著聽著。他那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已經進入獲獎名單了。
現在名單是已經上報宣傳口批準,基本上已經確定,他第2次獲得茅盾文學獎了。
這次第3屆茅盾文學獎公布獲獎名單是在3月上旬,頒獎典禮將在3月下旬舉行。
“這次參選的作品多,最後評選出來的作品也是頂格,達到了七部,所以小季如果你打破那個原則,就是原則上一個作家隻能參選一次這個原則,那其他人就少了一個機會,也就是你這篇小說肯定要占據一個獲獎名額,所以好多人就是要爭這個名額。
後來有好幾個評委說,既然那個戲曲梅花獎可以有兩次獲獎的,就是那個二度梅。
憑什麼人家小季不能第2次獲得茅盾文學獎呢。
而且茅盾文學獎的評選機製,隻是說原則上一位作家不宜二次獲獎,但也沒有絕對禁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