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孔盛東等人所料,河東道在收複失地後不久,立即發布命令,在各州強征軍隊三萬人,冬季時這些新軍要全部派到河東道南麵,一邊操練,一邊駐守,晉王麾下幾員大將也被陸續派了過去把守各州城,嚴防汴州軍再次突襲。之後河東軍和汴州軍在河中道接壤的區域不時互相殺伐,發生戰役互有勝負,卻都沒有亮底牌做最後決戰。
稍穩定些時,李嗣本命令傳來,命雙寧營軍士繼續駐守要塞和烽火台,直到有新命令才能撤防。
公元902年春,正月未過完,汴州軍突然接連發動攻勢,連敗河東軍,連晉王親子李廷鸞也被活擒。汴州軍士氣大振,長驅直入河東道四百餘裡,又打敗晉王沙陀軍親兵營,大軍逐步在太原府東、南、西側形成了包圍的態勢。強軍壓境,河東軍內部大亂,甚至有晉王重臣提出棄城北逃到雲州,沿路收縮防線節節抵禦,先保著存活下來,再圖後事的計劃。
孔盛東接到了喬山公的來信,喬山公深感局勢不妙,已經將自己的一個幼子送到了忻州,還囑托孔盛東,萬一有事請他代為照顧兩個幼子。這也是喬山公原來一直說有求於孔盛東的事情,此時喬山公為了安全,不得不把幾個孩子分散到各地,以求能留後。從喬山公的信裡,孔盛東感覺到了太原府局勢的險惡程度,如果守不住太原府,恐怕河東軍也會在曆史的舞台上消失。
李嗣本也急了,幾乎抽調了雁門關一線五成以上的兵力支援太原府,雁門關外的雲州、朔州、宣州幾乎成了空城,除了極少一部分駐軍,連巡防軍都調走了。雲州、朔州、宣州隻留一處城門出入,嚴格限製軍士出城,防止軍兵嘩變叛逃,各州刺史都臨時征調青壯年百姓入城守衛,但求此刻能守住城池便好。
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晉王李克用顯示出了在亂世間屹立不倒的勇氣和能力,他將手下的衛隊也編入軍隊,由高手、死士組成襲擾小隊,每晚出城偷襲汴州軍,放火、放毒、劫糧、刺殺將領無所不用其極。在正麵戰場上,晉王李克用則身先士卒,晝夜在城上督戰,甚至領兵上陣殺敵。太原府青壯年全部發放武器,輪流上城牆駐防,一時幾乎全民皆兵。城內不少房屋被拆除,木頭石頭擺滿了城牆,準備在汴州軍攻城時當雷石、滾木用!
汴州軍圍困攻城一月後,攻城未果,軍內卻開始出現瘟疫,很多軍士水土不服,大量軍兵一病不起。此外從北麵來的各州援軍不斷在側翼襲擾,汴州軍的進攻漸漸開始乏力,在三月的時候,汴州軍終於露出不支的跡象,沒幾日軍隊開始陸續有序撤退。
這時河東軍主力被消滅半數以上,軍隊元氣大傷,以至晉王李克用都不敢下令追擊,眼睜睜看著汴州軍從容退了回去!
這一戰後,河東道內物資短缺、物價上漲,兵員損失慘重。雲盛堂的各種貨物運轉被迫停止,生意幾乎全麵停滯。
孔盛東心裡急,讓安仁通知宣州的雲盛堂分號停業,人員撤回上泉鎮。正在他考慮雲州分號的生意也停一停,把七姐一家接回來時,馮七姑娘和鄧忠夫妻則派人送信,說雲州生意尚能維持,暫時不準備停業。孔盛東知道這是七姐怕生意都停了,雲盛堂壓力太大,因而還想在雲州繼續堅持下去。
過了半個月,喬山公來信,信中說:汴州軍再次在潞州集結,二次轉向攻入關內道,突襲鳳翔軍主力,鳳翔軍潰敗,全軍逃進鳳翔城,汴州軍開始圍困鳳翔城。看來這次滅河東軍不成,汴州軍要把鳳翔軍徹底打垮。
穆有粱看完信件,脫口說道:“哎!汴州軍成事了!朱溫身邊有高人啊!這幾仗打得太好啊!現在實際上關內道半數地盤也差不多姓朱了!如果不是黃河天險和呂梁山脈,河東軍至少三麵臨敵。”
“是啊!朱溫占據洛陽,錢糧不缺,軍勢強盛,河東軍現在不是人家的對手!趁現在朱溫還沒拿下關內道全境,我讓安旺加緊從西麵運軍資過來,糧食也要多運,現在太原府估計急缺,想辦法轉運過去,雲盛堂的生意大概可以好一些!”孔盛東說道。
“兩次聲北擊西,汴州軍家底厚了!河東軍卻被榨乾了!軍力損失倒是其次,關鍵士氣大傷!恐怕之後幾年都要處於守勢了!隻能看著朱溫繼續強大!”穆有粱感慨。
“能保住太原府已經不容易了!聽說晉王這一仗打完,身心俱疲,病怏怏躺了大半個月,已經被打得沒了精氣,不複當年的英勇了!”
這年冬天,喬山公又有消息傳來:汴州軍圍困鳳翔城十個月,城內糧食消耗殆儘,賣人肉一百錢一斤,狗肉五百錢一斤,全城沒有雞鴨,城內人口少了四成,唐王把龍袍都脫下來賣了換吃的了。鳳翔軍請降汴州軍!朱溫應允!至此關內道大半數歸汴州軍。朱溫自封梁王!唐王哪敢多言,立即下詔認可。汴州軍在長安留下小部分駐防,其餘軍隊撤回潞州繼續與河東軍對峙,雙方不斷發生小規模衝突。此後河東軍不敢正麵再與汴州軍展開對戰,隻能以機動部隊不時襲擾汴州軍,雙方也隻能在河中道互相僵持起來。河東道內部這才漸漸恢複到了戰前的模樣,各行各業重新料理起各自的生活和生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