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雖然權衡利弊,最終決定同意呂不韋的選擇,卻也沒有打算讓他立馬離開。
現在朝廷之上正是一團亂麻之際,嬴政恨不得將每個人分成兩半來用。
呂不韋作為其中的佼佼者,若是在此時任其離開,除非他腦袋壞掉了,否則絕不可能。
馮去疾本以為那些被無奈賦閒在家的官員們回來之後,所有的事情會立馬回歸正軌,結果發現他想多了。
原來收拾爛攤子,要比直接處理事情要難得多。
他們既要撥亂反正又不能讓手底下的人,覺得朝廷朝令夕改失了威嚴,需要顧及的方麵更多了。
“早知道吾當初就選擇去當武將了。”看著蒙恬蒙毅兩兄弟紅光滿麵的在眼前晃悠,馮去疾第1次後悔起了自己的選擇。
要知道馮去疾雖然是文臣,可馮去疾也是有一身不錯的功夫在身的,在軍事方麵的天賦也很是卓絕,
隻不過當初仍然選擇了以興趣為主,選擇了當個文臣,否則現在怎麼著也得和蒙毅王翦齊名了。
蒙毅搖搖頭,自家這好友就不是個喜歡直接帶兵打仗的性子。
現在說是後悔,若真給他重新選擇的機會,肯定還是會走同樣的道。
“王上真的放心讓呂不韋就這麼的舉族遷回蜀地嗎?”
當王上的詔書下發的那一刻起,剛平靜的朝堂頓時又熱鬨起來了,
本來那麼多人針對呂不韋想將其拉下馬都沒有成功,已然放棄了。
結果王上突然又來了這麼一手,頓時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要知道他們放棄拉呂不韋下馬,就相當於放棄了對相丞這一位置的謀算,
結果就這麼突如其來的,謀算的東西就這麼成了一半,剛壓下去的野望又起來了。
馮去疾點頭,他也很是擔心呂不韋會辜負了王上和瑞豐侯的信任。
要知道在他呂不韋還未交出手上的權利時,可是一直主張要進行分封製的,甚至將王奢這種級彆的老將軍都搬了出來。
最終的目的是什麼,沒有人心裡不清楚,否則當初那些站隊的也不會那麼多了。
當時的呂不韋權利雖大,若提議真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也不會在嬴政明確態度後,還那麼積極提倡。
可是王上的主張一直都是廢除分封,哪怕還沒有親政的時候,對於此等主張都沒有退讓半分,可現在卻將呂不韋派了出去。
所有人都知道呂不韋雖沒有郡守之名,卻行使的是郡守之權。
萬一真有點什麼,天高路遠的這和將蜀地分給他有什麼區彆?
“蜀地乃是瑞豐侯一手建立起來的,縱使瑞豐侯不在蜀地震懾,其留下的班底也還是在的,
呂不韋但凡在蜀地上起了其他異樣的心思,都不會逃過那些人的眼睛”
王翦對於蜀地要相比馮去疾來說了解得更多一些,畢竟比起每天都要處理無數文件的文臣,身為武將的他時間更加自由,被樂安書信指揮的時候更多。
“那郡守李冰雖然注意力全然不在政務上,卻是個一心為民,忠心耿耿的,也能很好的起到監督職責”
“家翁,那蜀地如此偏遠何至於將整個宗族都帶上”
呂慧自從上次被罷免後,就一直被呂不韋關在家裡,好不容易能出門時,卻是要搬家立即離開的時候了,
難得看見呂不韋心情還算不錯,呂慧小心翼翼地將心中的疑問攤開了
“先不說那裡是咱們的老家,單說現在這鹹陽城,吾將你留下,你待的住嗎?”
呂慧智商是不高,但在家這段時間自知之明那是絕對有的,聽到呂不韋的問話諾諾不敢言。
呂不韋見此,不僅沒有失望反而很是滿意,有足夠的自我認知挺好,這樣以後闖出大禍的可能就低了。
看著特意命人打開著的車門,指著外麵慢慢遠去的景色,難得語氣溫和“你看外麵比之以前如何?”
比之以前如何?呂慧不知道這個問題和自己提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去下意識的順著提問思考
“要繁榮許多”雖然不曾遠遊過,但周邊也曾因為公務的原因去過,
早就習以為常的景色,因為突如其來的回想開始快速被翻出來,
從最初的荒涼到現在的人聲鼎沸,擔的起繁榮二字。
呂不韋點頭,這腦子還有挽救的空間,“既然這裡都有如此大的變化,在瑞豐侯治理下,遠近聞名的蜀地又怎麼還會和以前一樣”
最重要的是,呂慧所有關於蜀地的記憶全部來自於聽說,怎麼就隻記住了壞的,好的一點沒記住?
呂慧以前對於蜀地到底有多大變化根本就不關心,畢竟在此之前他都未想過有朝一日會離開鹹陽。
呂不韋歎氣,他本想快馬加鞭趕路過去,最好在樂安未回去之前,將蜀地親自摸索一番,但看到兒子的態度,還是改變主意了。
他知道許多族人想法和自家蠢兒子一樣,覺得沒有必要全族遷回蜀地,可是他大權在握多年,得罪的人無數。
自己若在鹹陽還能有能力護住甚至進行反擊,可自己若是離開,那些失去了發泄目標的人,一旦將目光放在族人身上,他是鞭長莫及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