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展櫃裡的東西,是一幅巨大的拓片。
黑色的宣紙上,用白色的線條勾勒出了一對巨大的腳印輪廓,腳印之中,還有著千輻輪、寶瓶、雙魚等繁複的紋樣。
整個拓片古樸而莊重,透著一股奇異的神秘感。
有了前幾次的經曆,李泰這次學乖了,沒有立刻開口評價,而是先仔細地看了一遍展台下的說明。
“釋迦如來足跡碑……”
他輕聲念出聲,隨即抬起頭,臉上帶著幾分不確定。
這東西,聽起來比之前的舍利和貝葉經來頭更大,可經曆了幾次“仿製品”的洗禮,他現在看什麼都覺得心裡沒底。
李世民也走上前,打量著那對巨大的腳印。
他能看出,這絕非普通人的腳印,無論是尺寸還是腳底的紋路,都充滿了宗教的象征意義。
“這東西……總不會也是後人仿的吧?”李承乾在一旁小聲嘀咕。
陳晨笑了笑。
“這個,倒是真的。”
真的?
“玄奘法師西行至摩揭陀國,於巴連弗邑城南不遠,見到一處佛陀駐足過的聖跡,那裡便立著這塊足跡碑。”
陳晨指著拓片上的紋路,緩緩解釋。
“法師心生敬仰,便親手將碑文拓印了下來,帶回大唐。”
“我們眼前的這一幅,就是當年的原件。”
此話一出,眾人心中再無一絲輕慢。
原件。
玄奘親手拓印的原件。
這三個字的分量,比任何寶物都來得沉重。
李世民伸出手,虛虛地隔著玻璃罩,描摹著那腳印的輪廓。
李泰站在原地,久久沒有說話。
文字可以流傳,故事可以講述,但都比不上這樣一件親手製作的物品來得真切。
“在旁邊的塔室裡,還有一些東西。”陳晨的聲音適時響起。
眾人跟著他轉過一個彎,進入了一個更小的房間。
這裡沒有展櫃,牆上掛著幾幅裝裱好的字畫。
“這也是玄奘法師的?”長孫皇後問。
“是的。”陳晨點頭。
“不過不是經文,是法師的詩。”
詩?
李世民和李泰都來了興致。
他們快步上前,看向牆上的字。
那字跡清秀有力,自成風格。
“……大乘旬日,小乘月餘,總十二年,學畢,將欲束裝東歸……”
李泰輕聲念著開頭的序言,越看,表情越是專注。
這並非單純的詩作,更像是一篇篇紀行的隨筆,記錄了西行途中的見聞與感悟。
其中一首《題金剛座》寫道:“渺渺三界內,巍巍百尺台。後人瞻不見,座上已生苔。”
詩句平實,卻帶著一股看透世事的滄桑與空寂。
“文筆不俗。”
李世民看完了幾首,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確實不錯。”李泰也跟著點頭。
他本以為玄奘隻是一心向佛、不通俗務的苦行僧,沒想到其文學才情也如此出眾。
看完了這第五層的所有展品
“走吧。”陳晨開口。
“我們去第六層。”
眾人拾級而上,入眼所見,又是展櫃。
分隔開的展櫃裡,都懸掛著一個古樸的鈴鐺。
這個兩個鈴鐺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也就其中一個有著一些文字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