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殿是舉行國家大典的地方。”
“比如每年元日和冬至的大朝會,又或者冊封太子、接待外國最尊貴的使團,都在這裡舉行。”
李世民仰頭望著這片巨大的台基,腦海中不自覺地浮現出沙盤上的景象。
巍峨的宮殿高踞於龍首原之巔,文武百官自丹鳳門魚貫而入,沿著寬闊的禦道,登上這百尺高台,俯首朝拜。
那將是何等的氣象!
“居高臨下,俯瞰萬方……”李世民喃喃自語。
“這才是天子殿堂該有的威儀。”
他現在所用的太極殿,地勢平坦,雖然也足夠宏偉,卻終究少了這份君臨天下的氣魄。
“父皇,您看這台基,少說也有五六丈高吧!”
李泰用腳踢了踢堅實的夯土。
“從這裡走上去,再進大殿,光是這高度,就足以讓人生畏了。”
李承乾則想得更深一層,他望著遠方長安城的輪廓。
“將大典設於此地,不僅是讓百官朝賀,更是要讓全長安的百姓,都能看到皇家的威嚴。”
一種無形的壓迫感和向心力,會隨著每一次大典,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心裡。
李世民讚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長子。
不錯,這才是為君者該有的格局。
穿過含元殿遺址,他們繼續向北,來到了宣政殿的基址前。
這裡的地勢稍緩,規模也比含元殿小了一些,但周圍卻能看到更多附屬建築的痕跡。
“這裡是宣政殿,中朝正殿。”陳晨解釋道。
“如果說含元殿是國家的‘臉麵’,那這裡就是大唐真正的‘心臟’。”
“皇帝日常上朝,與群臣議事,處理國家政務,都在此地。”
“兩側的那些基址,便是中書、門下等核心官署的所在地。”
“權力中心?”李世民立刻抓住了關鍵。
“對,真正的權力中心。”陳晨點頭。
李世民的眉頭微微皺起,他立刻將此處的布局與自己現在使用的兩儀殿做了對比。
兩儀殿是前朝和寢宮混雜在一起,雖然方便,但格局上總顯得不夠分明。
有時候處理政務,還能聽到後宮傳來的些許聲響,不夠肅重。
而這大明宮的設計,將舉行大典的含元殿、處理政務的宣政殿、以及皇帝起居的內廷,劃分得清清楚楚。
禮儀、行政、生活,三者分離,互不乾擾,卻又通過中軸線緊密相連。
“如此一來,外朝官署緊鄰議政正殿,官員們遞送奏章、奉詔議事,都便捷了許多。”
李承乾看著那些官署的基址,若有所思。
“免去了許多奔波之苦,政務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父皇,這布局好啊!”
李泰也看出了門道,興奮地搓著手。
“咱們回去就這麼改!把那些衙門都挪到兩儀殿邊上,省得那些老頭子天天喊累!”
李世民沒有說話,他隻是默默地又掏出手機,對著宣政殿遺址和周圍的布局,再次拍了幾張照片。
最後,一行人來到了整個宮城最北端,紫宸殿的遺址。
這裡的氛圍,明顯比前兩處要柔和了許多。雖然同樣隻剩下基座,但從周圍散落的礎石和更精巧的布局來看,能想象出此地當年的雅致。
“這裡是紫宸殿,內朝正殿。”陳晨的語氣也放緩了一些。
“因為它離後方的內宮生活區最近,所以皇帝處理一些日常的、不那麼正式的公務,或者召見幾位親信大臣密談,多會選擇在這裡。”
“既方便,又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