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在歲月中蹉跎,直至如今垂垂老矣。
看到天幕裡銳意進取的朱由檢,還有他那驚世駭俗的誌向,嘉靖皇帝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
“他又能改變得了什麼呢?”
嘉靖皇帝露出苦澀的笑容,這是在他臉上非常罕見的表情。
他也曾努力過,可最終還是失敗了。
有高山,就有深淵。
有天地懸殊,就有腥風血雨。
他逃不掉,朱由檢也逃不掉。
……
崇禎位麵。
“剛一稱帝,便心懷死誌,未免有些過於激進了。”
崇禎皇帝搖搖頭。
確實。
朱由檢的誌向確實令人歎服,連他都忍不住肅然起敬。
不過這並不代表他認同朱由檢的做法。
皇帝最重要的職責是治理國家,而不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到處跟人鬨事。
這樣做隻會讓矛盾更加激化。
崇禎皇帝更偏向於遵照祖宗成法來治理國家,平衡各方關係和利益,方可終成大道。
“況且,區區建奴倭寇,如何能影響得了我大明百年未有之格局?”
崇禎皇帝輕笑一聲。
由於大臣們的影響,他一直都覺得關外建奴都是一些茹毛飲血的野人,連字都不認識,怎麼可能亂得了大明?
何況還有京城在後方坐鎮,想要收拾小小建奴不在話下。
至於東南的倭寇更是無稽之談。
這些宵小之輩竟然也能亂我華夏?
思之令人發笑!
崇禎皇帝覺得天幕裡的朱由檢總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導致思想過於緊張。
當皇帝哪有他說的那麼可怕?
其實這不隻是崇禎皇帝一個人的想法。
大明各個時期的人們,也有不少人想法類似。
“作為一個少年天子,有手段和城府是好的,但若是沉迷此道,恐怕會反遭其累。”
“是啊,這孩子心裡的戾氣也太大了,好像誰都是他的敵人似的。”
“倭寇建奴當做敵人也就罷了,竟然連朝廷上的大臣們全都要防備,難道朝廷就沒有一個忠臣嗎?”
“對對對,我早就想說這個了,鏟除了魏忠賢這個大奸賊,大明肯定會慢慢好起來,用得著那麼極端嗎?動不動還要赴死,就因為小小的建奴和倭寇?”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
大明各個時期逐漸有人開始批判起了朱由檢,覺得朱他說的太偏激了,好像誰都是他的敵人似的,一點都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