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入夏,暴雨接連下了七日。朱由檢站在紫禁城漏雨的屋簷下,看著太監們手忙腳亂地用銅盆接水,龍袍下擺早已被泥水浸透。“傳工部尚書!朕倒要問問,這號稱固若金湯的皇宮,為何年年雨季變水塘?”】
【早朝時,他將沾滿水漬的奏章摔在丹陛上:“京城半數民居漏雨,百姓家中‘床頭屋漏無乾處’,工部卻束手無策?朕不管是西洋的磚石建築,還是民間的土法子,十日之內必須拿出防雨良方!”】
【工部侍郎周明德擦著額頭冷汗出列:“陛下,民間多用油紙糊窗、茅草覆頂,遇暴雨必漏。但磚瓦燒製耗時久,且...”他偷瞄了眼禮部官員,“若大興土木改用磚石,恐違‘卑宮室’的古訓。”】
【“古訓能遮風擋雨?”朱由檢怒拍龍椅,“即刻成立‘繕居監’,召集泥瓦匠、木匠、燒窯工,還有懂西洋建築的傳教士,朕要讓百姓住上不漏雨的房子!”】
【繕居監設在通州窯廠旁,工棚裡爭論聲不斷。老泥瓦匠李老頭敲著青磚大罵:“用水泥砌牆?那玩意兒硬得像石頭,壞了都沒法修!還是老祖宗的夯土牆實在!”】
【從澳門來的葡萄牙工匠若昂攤開雙手:“李,水泥混合沙子,能讓牆壁滴水不漏。我家鄉的城堡用這法子,百年不塌!”】
【年輕木匠陳阿木卻盯著屋頂結構發呆:“二位師傅,我琢磨著把房梁改成三角形,再鋪上瓦片,是不是比茅草頂更結實?”】
【首次試驗在暴雨中狼狽收場。用水泥砌的牆倒是堅固,可屋頂瓦片沒鋪好,雨水順著縫隙倒灌;茅草頂的屋子更是慘不忍睹,風一吹茅草亂飛。李老頭冷笑著吐了口唾沫:“我就說,洋玩意兒不靠譜!”】
【“再試!”渾身濕透的朱由檢突然出現在工棚,一腳踩進泥坑,“若昂,教他們水泥配比;李師傅,改良瓦片鋪法;陳阿木,加固房梁!”】
【研發陷入瓶頸時,賣油翁王二的話點醒了眾人。“我往油壇蓋抹層蜂蠟,油一滴都不漏。”他撓著腦袋說,“要不往瓦片接縫處抹點啥?”】
【若昂眼睛一亮:“瀝青!加熱後塗抹,既能防水又有韌性!”】
【陳阿木則帶著徒弟們日夜敲打,將房梁改成交錯的三角桁架結構。當第二次試驗的房屋在暴雨中巋然不動時,李老頭摸著水泥牆麵,喃喃道:“這牆,真比我這老骨頭還硬...”】
【消息傳開,京城百姓蜂擁而至。“這屋子真的不漏雨?”張嬸踮著腳,伸手摸了摸乾燥的屋簷。若昂笑著往牆上潑水演示,水流順著瓦片整齊滑落。人群中爆發出歡呼:“神了!以後再也不用半夜起來接雨了!”】
【然而,新問題接踵而至。】
【“這水泥太貴了!”城西的窮漢趙大蹲在工棚外歎氣,“我們全家一年的口糧,還換不來半間房的水泥。”】
【“用石灰混合黃土試試?”陳阿木蹲下來,在地上畫出配方,“雖然不如水泥堅固,但價格能便宜八成。”】
【與此同時,富家太太們又提出新要求。“光防水可不夠,”綢緞莊老板娘柳氏捏著手帕嬌嗔道,“這牆麵光禿禿的多難看?能不能刷得漂漂亮亮的?”】
【燒窯工的女兒秀娘眼睛一亮:“我爹燒窯時,釉料能讓陶胚五彩斑斕。把釉料改良一下刷牆...”】
【很快,“五彩防水牆”問世。朱紅色的富貴牡丹、青綠色的竹林飛鳥,讓原本單調的水泥牆成了藝術品。柳氏當場訂了十桶釉料:“我家綢緞莊也要刷成這樣,保準客人絡繹不絕!”】
【這場居住革新迅速蔓延。】
【“掌櫃的,這‘三角梁’的房子能多蓋兩層不?”客棧老板王有福拉著陳阿木問,“我想把客房擴到三層,多賺些銀子。”】
【“當然能!”陳阿木興奮地比劃,“而且三角結構更穩,就算地震...”】
【話沒說完,人群中突然傳來尖叫。“地震了!”不知誰喊了一聲,眾人驚慌失措。卻見試驗用的三層小樓在“晃動”中紋絲不動。王有福眼睛放光:“好!給我家客棧全換成這結構!”】
【而在朝堂上,關於革新的爭論仍在繼續。】
【“陛下,民間大興磚石建築,勞民傷財!”禮部侍郎舉著奏折痛心疾首,“且改變傳統民居樣式,恐失民心!”】
【“民心?”朱由檢將百姓聯名請求推廣新建築的折子甩過去,“你看看!百姓要的是能遮風擋雨的房子,不是迂腐的規矩!”】
【數月後,京城街頭煥然一新。青磚灰瓦的房屋整齊排列,五彩牆麵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李老頭帶著徒弟們成立了“固牆幫”,專門修繕和建造新式房屋;若昂開了間“西洋建築工坊”,生意火爆;陳阿木的“三角梁”圖紙更是一紙難求。】
【暴雨停歇後的京城,潮濕悶熱的空氣裡彌漫著泥土氣息。百姓們雖不再為漏雨發愁,卻又被另一個難題困擾——潮濕的環境讓家具極易發黴,家中雜物更是無處安放。朱由檢在巡視民間時,看到張老漢對著腐爛的木櫃唉聲歎氣,當即下旨:\"繕居監不得停歇,速速攻克家具防潮與收納難題!\"】
【三日後的工部衙門,一場激烈的爭論正在進行。】
【老木匠吳德海拍著桌子:\"防潮?老祖宗用樟木、楠木打家具,再刷上大漆,哪有那麼多講究!搞什麼新花樣!\"】
【從福建來的漆匠林阿水卻不同意:\"吳師傅,如今百姓用不起那麼貴的木料。我琢磨著,能不能用普通鬆木,多刷幾層混合桐油和蠣灰的防潮漆?\"】
【傳教士湯若望轉動著手中的黃銅懷表,慢條斯理道:\"諸位,在歐洲,我們用金屬框架結合木板製作家具,既堅固又防潮。比如這種帶滑輪的抽屜櫃,收納雜物十分方便。\"】
【\"滑輪?\"年輕木匠周小栓眼睛一亮,\"我見過碼頭用的滑輪,要是裝在櫃子裡,輕輕一拉就能拿到最裡麵的東西!\"】
【首次試驗並不順利。林阿水的防潮漆刷得太厚,櫃子遲遲不乾;湯若望設計的鐵製書架太重,搬動時差點砸傷學徒;周小栓的滑輪抽屜不是卡住就是脫軌。】
【吳德海冷笑道:\"我早就說,花裡胡哨的東西中看不中用!\"】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時,布莊老板娘劉氏來送綢緞。看到亂糟糟的工坊,她隨手將綢緞放進竹編筐,再整齊摞起。】
【劉氏:\"你們瞧,筐子輕便又透氣,收納起來多省事。把這法子用在家具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