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就是如此。
眾將們一心隻想著將獎賞落實下來再說,所以聽得章越要出兵的號召,眾大將們都有些不積極。相反是木征,包順,溪巴溫等人表現是願意積極。
一來他們身處嫌疑之地,二來要平定青唐,宋人還是要用蕃人處理當地事宜,他們可以進一步取信宋朝,並掌握權勢。
種諤出聲道:“太宗皇帝當年長於行政,短於軍事,破了北漢,又再伐契丹,才有了高梁河之失。如今形勢相當,還請大帥三思!”
種諤之前在鐵城之戰中殲敵千餘,又後來擊破山穀處的冷雞樸部時立下奇功,他的反對就是擔心章越萬一伐青唐不成敗了,給他種諤賴帳。
至於長於行政,短於軍事這話就是勸章越你這文官彆逼逼。
王厚反對道:“高梁河之失在於師老疲憊,如今我軍破桃州還不過二十日,各路大多士卒未嘗經曆廝殺,正是建功之時,如今正是春暖花開的好時機,這時不取還要到何時?”
兩邊將士各有一番意見,反對的多是種諤一方有功將士,讚成的多是還沒立什麼功勳的,這就平了桃州,你讓他們白跑一趟?
宋軍素有釀亂邀賞的風氣,種諤的反對就是借著高粱河之戰的事來讓章越先下賞賜,把他鐵城之戰的賞賜和山穀擊破冷雞樸部的賞賜先發了。
賞賜有戰前賞,戰時賞,戰後賞。
宋軍的操作就是前中後都要賞,你不賞,我就釀亂邀賞,五代時軍隊為了賞賜,就擁立一個新皇帝,新皇帝為了籠絡軍心,就讓這些人在城裡搶劫十日。
可對章越而言,當然是戰後賞更好操作。
總之種諤就要當麵索要賞賜,十足的一個刺頭。自古以來敢當刺頭的,都是有兩把刷子的。
沒錯,種諤是有奇功,但他知道此刻不可以賞種諤,否則軍心就亂了。拿到賞賜的不思進取,沒拿到賞賜的就會心生怨懟。
這時候李憲來到軍中大帳向章越遞了個眼色。
章越從李憲手裡接過一封詔書道:“天子有旨!”
眾將一驚當即拜下接旨。
聖旨內容仿佛料到了今日軍議之事。
“……平桃州之後,則以破竹之勢順取青唐,三軍封賞待取青唐後再定……”
聖旨從汴京至西北軍中最少十日以上,甚至可以說這道聖旨發出是在出兵桃州之前的。
果真先破桃州,再取青唐是章越與朝廷一早商議的好,此刻到了這裡誰還有不明白的,章越甚至連你們這些大將拿破桃州之功邀賞的心思都提前料到了。
種諤此刻狼狽退下。
章越看向眾將道:“非我存心瞞著各位,隻是生怕打草驚蛇,一旦讓青唐城知悉意圖,豈會讓我們這般容易取了桃州。如今桃州已破,青唐也可順勢而取,一戰而定,若是遲之,則失此大好良機!”
眾將聽章越此言再無二話,一並轟然稱是。
於是章越留兵部分鎮守桃州,自己則揮軍北進。
此時阿裡骨已調兵來救桃州了,青唐部的三萬大軍已抵至廓州,正與宋軍前鋒相遇。
青唐部見宋軍兵馬才知道桃州已失,冷雞樸投降,邊廝波結被擒,無不驚慌失措。
作為先鋒的苗授,劉昌祚二將求勝心切,又是攜大勝之勢的精兵勁卒,不得主力抵達,便先發製人一舉擊破了青唐部的三萬大軍。
得勝之後的宋軍,已兵臨青唐城城下!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