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布被呂惠卿這句話激得忍不住道:“放任民鑄私錢又如何?古時百姓以貝殼為錢幣,之後又是以銅錢與金銀,這些都是百姓自定,何嘗求之於國家?”
“陛下,臣以為放開民間自鑄,便可解決錢荒,當年張九齡為相便上疏《敕議放私鑄錢》,然為奸相李林甫所阻。”曾布言下之意自己是張九齡,而主張官鑄錢幣呂惠卿就是李林甫。
但章越聽了曾布這話心道,你真的是被呂惠卿氣瘋了,這放任民間自鑄私幣來解決錢荒的問題,也是可以亂說的?
這置朝廷權威於何地?沒錯,史書上都是罵李林甫,讚成張九齡,但問題是皇帝最後支持了誰,采用了誰的意見?
是誰當了十九年大唐宰相?如今在官家麵前,一個主張官鑄貨幣,一個主張放開私鑄貨幣,你說官家會更信任哪一個?
果真官家聽了曾布的話後,臉色就不好看了。之前他覺得曾布還行,但王安石罷相後,對方與呂惠卿一比真是處處不如人家。
而呂惠卿麵露得色,論到治理天下,這曾布和馮京二人加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對手,這殿裡麵真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呂惠卿道:“陛下,臣以為為了化解民間錢荒,可以各鑄二折三折五錢,甚至鐵錢,視民之方便為之。”
“陛下,臣以為折二錢可使,折三折五及鐵錢則不可。”話音落下,呂惠卿麵色一凝,韓絳吳充皆不約而同地側過頭去看向殿末。
但見一人越班而出,正是從來不吭聲的章越。王珪,蔡挺見了章越則是略有所思。
官家則是讚許點點頭心道,你可算是出馬,不然朕都以為你每次兩府集議,都是在打瞌睡。
章越也是沒辦法,他不願意與呂惠卿爭,但這次不爭不行了。戰爭背後是政治的問題,政治背後常是經濟的問題,而經濟問題的表現則多在貨幣製度上。
為何這麼說?無論是錢荒,還是錢重物輕,放在後世的說法就是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的意思,就是錢不夠用了,為什麼?一個可能是經濟發展太快,生產過剩,導致了貨幣發行速度跟不上。
還有一個就是貧富差距過大,錢都集中到有錢人手裡了,老百姓手上沒錢消費。
社會上的錢少了,理所當然就要增加貨幣投放量,因此呂惠卿開出藥方是要官鑄折二錢,而曾布則放開民間私鑄。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