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裴太後送過來的,關於九位先帝廟號的擬定。”
馮寶遞過來一個折子。
九龍死得倉促,隻是臨時定了諡號。
但是廟號涉及對一個功過的總結,比較正式,就一直沒有來得及定。
長安保衛戰打贏後。
禮部的官員陸續回歸,但元子明卻聽從了司馬仲本的意見,沒有將這件事交給禮部來辦。
文官們總喜歡雞蛋挑骨頭,將帝王生前那些所謂的“黑點”,給無限放大,還在史書上濃墨重彩地抹黑。
元子明不想九位皇兄生前殉國,生後還得不到一個公正的評價,所以就把這件事交給裴楚然去辦。
元子明打開折子:
臣妾章武太後裴楚然叩請聖安,不才提請九聖廟號暫擬:
一龍,大魏孝武皇帝元和。帝聰明雄斷,威豪傑立,藉數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廟號烈宗。
二龍,大魏泰武皇帝元微,帝逢諸胡之禍,權以濟事,危而獲安,威震四海,廟號武宗。
三龍,大魏神武皇帝元睿,帝天縱英明之略,神挺雄武之才,廟號哲宗。
四龍,大魏宣武皇帝元宏,克清禍亂,德濟生民,功加四海,廟號肅宗。
五龍,大魏太安皇帝元羽,崇佛重道,清正刑法,廟號憲宗。
六龍,大魏肅敬皇帝元景,有太祖之風,武德文修,廟號睿宗。
七龍,大魏莊明皇帝元爽,帝美風儀,善談論,頗通禪學,廟號英宗。
八龍,大魏昭烈皇帝元祥,帝性沉厚少言,好武事,廟號中宗。
九龍,大魏章武皇帝元安,帝血性純剛,力壓諸胡,挽國勢之危,廟號世宗。
不知為何,見到這一連串的皇帝名單。
元子明的眼眶第一次覺得生疼,用手觸摸,才發現是自己落淚了。
有的人活著,卻一文不值。
可有些人死了,卻名垂青史,數千年曆史在煌煌史冊,能夠有名有姓的,全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九個廟號大體沒什麼問題,隻是……”
都說祖有功,宗有德。
不過到了後世,基本每個君王都能有廟號,而廟號也有隱晦的高低之分。
元子明眉頭一鎖,這裴楚然跟七龍莊明帝元爽是有什麼私仇嗎?居然給人定英宗廟號,有點損人啊……
還有,裴楚然居然給她那個亡夫,九龍章武帝元安定了一個世宗這種頂級廟號。
也定得太高了,明顯對其他先帝不公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