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昌與大唐之間。
隔著一段接近二千裡的大沙漠。
是地無水草,寒風如刀割,熱風如火燒,宛如天然的屏障。
高昌國王鞠文泰,正是倚仗這天然的地理優勢,才敢與大唐叫板。
在他看來,大唐若派大軍前來,糧運難以接濟;若派兵三萬以下,則不足為懼。
高昌國隻需以逸待勞,堅守都城,隻需守到二十日,唐兵便會因糧草不濟而自動撤退
這便是不戰而勝之策,也是他的底氣所在。
阿史那思摩為吳文配備的五百突厥精騎中,領隊何力是一位熟悉西域地形路線的人。
在何力的帶領下,吳文等人輕鬆地穿越沙漠,來到高昌境內。
高昌王城以西八十裡外,
有一座名為土沙城的小城。
這座城原是由來往商隊歇息的驛站慢慢擴建而成,因此並不大,城牆也不過一人高,僅能勉強遮擋黃沙和風而已。
吳文此刻身穿長袍,紗布遮麵,既是為了掩飾身份,也是為了應對當地惡劣的環境氣候。
他騎著一匹馬,帶領同樣遮掩身份的突厥騎兵進入土沙城內。
這樣一支井然有序的隊伍,一進城就引起了城內所有人的注意。
然而,吳文並未理會這些目光,直接來到一間客棧前。
客棧門口堵著一群人,掌櫃的不敢出麵,生怕他們是縱橫附近的沙匪。
於是,他派了一個夥計出去探探虛實。
在掌櫃的強製命令下,一位夥計立馬跑出來迎接,並滿臉歉意地對領頭的吳文說:
“這位爺,我們這店小,恐怕接待不了您這麼多人!”
吳文沒有回話,身後的何力替他回答道:“這我們自然知道,隻有我家公子住店,其他人在附近紮營,你隻需送些水和吃食過來就行。”
聞言,夥計這才放下心來,立馬熱情地牽馬,招呼吳文入店。
進入客棧後,吳文在夥計的引領下,直接來到二樓的一間客房中。
他摘下臉上的麵紗,抖抖上麵的灰塵,對夥計說道:“給我來壺水即可。”
“好的公子!”
夥計聽了,轉身離去,不久就拎著一壺水上來,
“公子你慢用。”
就在他要離開時,吳文卻出聲叫住了他。
“公子,您還有何事?”夥計恭敬地問道。
“我且問你,這往西十裡外,是什麼地方?”吳文淡淡地問道。
“回公子,一看您就是第一次來此。隻要來過這的人,誰不知這十裡外就是黃沙塬。”夥計笑著回答道。
“和我說說這黃沙塬!”吳文說道。
聽吳文要問黃沙塬的事,夥計立馬熱情地介紹起來。
這黃沙塬,是高昌國內一處奇特的地理環境。
頂麵平坦寬闊,但卻如大地裂開一樣,形成一道道裂紋,溝壑遍布其上。
一旦踏足其中,就如同進入迷宮一樣,縱橫交錯,既看不見前方的路,也找不到回頭的方向。
因此,這個地方一向人跡罕至,很少有人會涉足其中。
聽完了夥計的講述,吳文便擺手讓其離開。
他之所以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他的目標就是這個黃沙塬。
根據他所獲得的信息,那個地下空間就在黃沙塬之下。
但由於當初詢問得不夠詳細,被他詢問的那些人回答得也不夠清楚,所以吳文隻知道地點是在黃沙塬之下,入口在黃沙塬的東南角,但具體在哪裡他還不清楚。
因此,想要進入,吳文還需根據已知信息尋找一下。
休息一夜。
第二天清晨。
趁著氣溫涼爽,吳文便帶領騎兵前往黃沙塬。
來到黃沙塬處。
他縱馬登上最近的沙丘。
一眼望去,和昨天晚上客棧夥計形容的一樣,黃沙塬就是一個頂麵平坦,但卻四分五裂,溝壑縱橫交錯的地方。
他朝著東南方向望去,雖然知道入口的大致方位,但這個地方實在太大了。
於是,他縱馬下了沙丘,帶著眾人來到東南角。
再次登上一處高點,眺望四周。
僅憑視野觀察,無法找到入口所在。
“四散開來,搜尋入口!”
隨著吳文一聲令下,五百騎兵分散開來,開始搜尋入口。
等待了許久,直到日頭高照,五百人中也沒有一人找到入口所在。
不過,他們根據各自勘探到的情況,彙總繪出了一張地形圖。
吳文手捧地形圖,一邊仔細端詳,一邊與周圍環境對照,進行深入分析。
沙漠溝壑的形成,主要原因有地殼運動、風沙侵蝕和水流侵蝕這三種。
從整體情況來看,黃沙塬之所以呈現這種狀態,主要是因為地殼運動導致的。
再經過長年累月的風沙侵蝕和水流衝刷,也就讓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所謂:地之內蘊,外顯於形!
既然在這惡劣的黃沙塬地貌下,存在一處奇特的地下空間,那通過外在地勢肯定能看出來。
因此,吳文運用‘風水學’進行分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