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生天!”
眼前這震撼的場景,讓這三萬突厥人瞬間沸騰起來。
親眼目睹神跡降臨,那超乎想象的畫麵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無需任何統一的指揮,他們內心的信仰之火如燎原之勢般瘋狂燃燒,信仰程度瞬間飆升。
所有人都自發地雙膝跪地,額頭緊貼地麵,開始虔誠地頂禮膜拜,口中不斷念叨著對神靈的敬畏與祈求。
就在這一片整齊劃一卻又充滿激情的祈禱聲中,身處虛擬空間的吳文突然察覺到一股異樣的波動。
虛擬空間中的算力竟然突然暴漲起來。
“哪來的算力?”
吳文心中一驚,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與興奮,立馬開始分析。
沒過多久,吳文便得出了結論:這暴漲的算力源頭,竟然就是眼前這三萬突厥信徒祈禱時所產生的“信仰之力”!
吳文看向那三萬虔誠祈禱的突厥人,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激動。
之前,他一直以為宗教宣傳拉攏教眾,不過是利用教徒那些未被充分利用的“剩餘勞動力”,也就是他們多餘的個人“算力”。
然而現在,他才恍然大悟,真正值錢的原來就是這些信徒的信仰之力!
所謂“信仰之力”,簡而言之,其實就是“意識高度同步共振”現象!
為何能轉化為算力?
是因為這種“意識高度同步共振”具備量子特性中的迭加與糾纏!
此特性恰好契合量子計算原理,進而可將其轉化為可編程資源。
當多個意識體信徒聚焦同一信念時,它們的量子態會通過遠程糾纏形成協同計算網絡,算力會隨著參與者數量的增多而呈指數增長。
N個量子比特能呈現2^N種狀態,其中N為糾纏意識數。
也就是說,參與祈禱的信徒越多,他們意識之間的糾纏越緊密,所產生的算力就越龐大。
其中,信仰的“強度”,即意識體的思維一致性越高,量子退相乾時間就越長,算力輸出也就越穩定。
—
發現了“信仰之力”的奧秘。
吳文當即對自己之前規劃好的計劃進行重新部署。
原本,他隻是想利用這三萬突厥人在進入虛擬空間中進行意識活動時,悄悄地將他們的算力“竊取”過來運用。
但現在看來,這種方法的效果實在太低級了。
吳文決定,要將他們培育成虔誠的信徒,讓他們成為自己算力資源的穩定源泉。
至於如何讓這些突厥人成為虔誠的信徒?
單靠顯露神跡肯定是不可能的。
還得進行教義培養。
但吳文的想法,又與佛、道、長生天等傳統宗教截然不同。
那些傳統宗教宣傳的教義,往往以崇高的理想為精神支柱。
比如追求解脫、普度眾生、天人合一等。
讓教徒們在精神升華的過程中意識高度統一,從而奉獻出最純粹的信仰之力。
吳文設定不出這種偉大理想的教義。
他沒有那種超凡的精神境界和號召力。
但正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吳文打算另辟蹊徑,從最現實、最直接的“個體利益”入手。
將所有人捆綁到一起,形成“集體利益”。
這樣,即便教徒沒有一致的崇高理想,也能夠擁有高度統一的意識。
而這所謂的“個體利益”。
對於教徒來說,就是如果他們信仰自己,那麼吳文會滿足他們一些現實而又迫切的欲望。
比如治病、療傷、獲取財富、變強,甚至是延年益壽……
但是。
吳文也不是單純地付出。
“鬥米恩,升米仇”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如果一味地滿足信徒的需求而不要求他們付出,那麼最終隻會養出一群貪婪而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所以。
想要得到吳文的賜予,就必須要有付出。
而這付出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進行多長時間的虔誠苦修;
尋到什麼天材地寶上交;
或是完成吳文通過虛擬空間發放的任務……
然後。
再為他們設立一套貢獻點體係。
教徒們通過積累貢獻點,便能實現各自對應的願望或滿足相應的需求。
如此一來,便巧妙地將教徒們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緊密捆綁在一起。
這種捆綁機製,會催生出強大的凝聚力!
然後,教徒們的個人意識,也就會逐漸與集體意識趨於一致。
他們會深信不疑,堅信吳文會賦予他們力量,堅信吳文會為他們帶來財富,堅信吳文會助他們延年益壽……
最終,這些信念,就會彙聚成信仰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