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黑水國的執政者有些韜略,自從即位以後大力改革了國家財政秩序,看國家土地集中在了大地主大世家的手裡,對於民生和國家稅收阻礙極大。
即使是現任官員,手裡也有大量的土地,國家不富裕,基層民眾不富裕,他們卻富得流油。
這種情況雖然是自古有之,可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把土地還給農民是必須的,隻是不能簡單粗暴的剝奪,那會動搖國家根基的。
他看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多少,收繳田地後給大小地主封官,看他田地有多少,封為從七品到從五品官職,土地換官職。
這樣,地主們就沒有怨言了。
即使是你不願意,那又怎麼樣,你充其量就是個穿了土褲子的地主,敢和皇家抗衡嗎,何況,土地收回來了還給你官職呢?
不管你有多少土地,地主留三十畝土地自用以後,其餘田地分給窮人,實行耕者有其田。
這樣上萬畝幾萬畝土地的地主,就變成了閒職的從五品官員了,俸祿也和官職等同。
他們沒有了賴以維持奢靡生活的大量田地,但換來了官職,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夠得上五千畝以上不到萬畝的地主,就是六品官了。
一千畝以上不夠五千畝的地主,就是從六品官,三百畝不到一千畝的地主,就是七品了。
這些官職並非是這一代過去就沒有了的,是可以世襲罔替的,但每次世襲,都要降低半級,也就是從五品的去世了,兒子世襲就是六品了。如果在位上的時候對皇家有功,官職也是可以晉級的。
即使是下一代襲位了,一樣可以立功提職。這樣很好,可以讓這樣的官員儘力為了國家出力。
可立功提職是不容易的,除非你立有軍功,或者是在位的時候對皇家有巨大貢獻。
這樣,國家看是給了新晉官員俸祿,可人的壽命有限,一般給了官職後都到不了三十年就壽終正寢了,下一代的俸祿隨著官職的降低而大幅縮減。
地主得到的官職,比如是從五品的,到了下一代就是六品了,俸祿也降低了一個階梯。再下一代就是六品了,俸祿就又降低了。在傳了下一代以後,再下一代就不起眼了。
如果是從七品的,下一代就是八品了,有沒有官職也不重要了。
有了白得的土地的農民,除了正常交賦稅以外,也要每年都開荒,限製在一年最低半畝。這個是白得的,多開荒,隨之而來的是多得利益,許多農民對於開荒樂此不疲。
手裡有錢想囤積土地當大地主的,對不起,不能超過三十畝,你可以把土地落在彆人的名下,可你再折騰能囤積多少畝,三百畝頂天了?
這些是關於農業的,工業的也一樣開源節流。
他們黑水國北麵就是大胃國,大胃國北麵是大海,東麵是黑水河,河對麵是巴東國。
大胃國為了獨占黑水河,經常和對岸的巴東國開戰,國力與科技都處於下風的巴東國,經常被大胃國打過黑水河。但巴東國也是頑強的,每每也在死了上千人後,把大胃國人打回老家。
黑水國看看他們兩國把住了黑水河,如果對外貿易,過他們公管的河段就得繳納稅金。
兩國都是不講理的,不給錢就不讓在河上過,讓黑水國皇家一籌莫展。
後來,兩國又一次因為黑水河的歸屬大打出手,巴東國雖然最後把大胃國人趕出來了,可也是損失慘重。後來,大胃國又有了炮艦,霸占了黑水河,巴東國就更惹不起了。
黑水國一看有機可乘,就派出使臣和巴東國交涉,黑水國花了三萬金幣,在大胃國對麵的巴東國,買來了一條子海邊的土地,土地直通海邊,也有一百裡的海岸線。
這樣,黑水國也成了濱海國家了。
巴東國賣了一條子土地得了三萬金幣,這一條子土地又成了抵禦大胃國的一道屏障。
黑水國花了錢,得到了出海口,有了一百裡的海岸線可以曬鹽捕魚,兩個國家都得到了實惠。
反觀大胃國,對武備高於他們的黑水國就不敢炸毛了,人家的一半黑水河是花錢買來的,他們也不敢奪回去。
他們占據的是黑水河的東岸,和大胃國共同擁有黑水河,成為了兩國間的河流,隻是分了上下遊,也共同擁有出海口。
他們一開始看大胃國有了炮艦,也在海外買回來了四艘炮艦。
可惜,他們不摸門,買來的都是十二馬力的。大胃國經過和大德國海軍打過仗以後,明白了自身的短板,把炮艦的動力都換成了二十八馬力的。
這樣炮艦和黑水國的比,速度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