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溜達到了京城外碼頭,帶著的這些人一下子眉開眼笑了,因為這裡水係聯通團江,航道已經被大規模清理過了,種植海水稻的地方自成體係。
船隻停泊的碼頭對麵,肉眼就能看到魚群在水麵上打漂。
“哎呀,這要是有船有網了,打快網馬上就能看到錢了,我打算現在就去看看有沒有人賣船和網具,如果都有的話,明天就能拿個破盆子敲起來?”
“肯定是有的,你看看,碼頭上有人穿著防水衣在邊上下網啊?”
他們群情激動,馬上就要打聽這些,想儘快的打快網來錢。
打快網就是一種打魚的手段,找沒有太大流速的水域,把網成圓弧狀圈一個上百米或者更大的地方,漁網下好了,船就進入到了圓圈的裡麵,在中心部位開始敲盆子。
被圍住的魚,聽到了乒乒乓乓的聲音嚇得倉皇逃竄,慌不擇路就撞到了網上被絲線纏住了,打魚人看差不多了,就開始收網了,運氣好的話一次就能收獲不少的魚。
因為下網以後就敲盆子,然後就起網,速度快,把船劃到玲瓏岸邊,因為魚特彆的新鮮,有人買就賣掉換錢,來錢快,這就叫做打快網了。
他們祖上都有打魚的技能,雖然最近幾代不靠水邊居住了,可打魚是骨子裡就有的基因。
他們不光是會打快網,其他的跑趟子鉤,插迷魂陣都精通。
他們順著岸邊溜達,一直的走了很遠,又發現了其他品種的魚蝦,對打魚摸蝦就更有信心了。
其實他們從團江坐船來的時候,就見過城外麵碼頭的,隻是那天大家有些暈船,迷迷糊糊的都是在船艙裡歇息,等到停靠了碼頭他們下船,當天有霧就沒有看真切。
有些人家,家裡還有祖傳下來的漁具,如果購置了小船,就能在團江聯通的各河道馳騁。
一個月之內,願意種地的有了土地,願意打魚的有了船和網具,願意經商的也開始行動了起了。
那些西族的孩子們,願意入學的就進入學府,傑西卡和安斯玉按說也在入學的年齡裡,但她倆有過失身的經曆,也是介於大人孩子中間的,就不去學府了,去了歌舞團唱歌。
這個是有便利條件的,歌舞團的成員也認可她們的才藝,有了西族的姑娘們,歌舞團的年輕觀眾也會增加。
其餘四十幾個孩子都是十五歲以下的,在南羌國的時候在族人居住地,會漢羌大陸語言,聚居地有他們自己的私塾,高薪聘來的一對男女先生,教授他們漢羌文化。
他們都有漢羌文化基礎了,年齡也合適上學,就進入了學府插班學習。
太小的孩子,比如到了六歲的,學前班也對她們開放。
隻有杭而愛少數的幾個比他們文化水平高,插班進入了學府二年級,比其他普通孩子高一個年級。
有幾個男女是成年了還有文化的,可以在學府當西語的教師,在阿福麵試過了以後,留下了四個人。他們能教學,給學府緩解了西語師資的緊張。
西族小區有了院牆和大門,族人自己安排人打更,這樣,一個小區都是西族的,閒雜人等就不能隨便進入。
門衛就是一個大門,旁邊有門房,晚上亮著電燈照明,誰出去進來一眼能看到。
………………
韓金來和劉湘有了收錄機,連著研究了兩天,錄音機放上錄音帶,按下播放鍵就能唱歌,還有樂器伴奏,一看就知道歌舞團表演的歌曲,都是在錄音機上學習的。
女皇把錄音機給了他們,就不用給什麼線路圖和說明書了,兩人基本上能看得懂。
有些地方看不明白的,反而對兩個專業人才人有益,因為那個元器件,是他們此前沒有見識過的,可以用逆向思維破解。
他倆小心翼翼的拆解了收錄機,弄明白了哪些線路和元器件是錄放功用的,哪些是收音係統單獨功用的,哪些元器件是共同合用的。
錄音機的磁頭和錄音帶先放一邊,兩人先不破解,隻是破解收音機。
這個收錄機,是他們見過的半導體電器裡麵,最前沿的科技產品了。如果全部破解了,大德國的半導體行業先進程度,可以領先這個世界所有已知的國家。
兩人如饑似渴,吸取這個收錄機帶來的科技知識,形成了逆向思維,慢慢破解錄音機的原理。
收錄機和收發報機有共通之處,發報都是經過按觸鍵通電斷電,發出長短和不同時長的震頻信號,電流通過天線產生磁場,以光速對外傳播,形成了無線電波。
收音機或者收報機機器接收了電磁波,經過調諧電路,音頻處理,就還原成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