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說:“陛下,咱們的人才不能出去,如果他們想派來留學生,咱還能考慮考慮。”
這話是對的,兩國雖然友好,也不能把自己培養的人才送出去。
右相黎牧村說:“現在,他們還不知道稀有礦石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一旦他們理清了建國之初的迷茫,很快就能知道了礦石的重要性。”
“恐怕到了那時候,他們也和主島一樣要挾咱們了。”
這個是左右相和女皇該考慮的,現在在海花國主島進礦石,後來加大了力度,到了現在不過是儲存了兩萬噸鍺礦石,西環國就因為這事兒,在他們海花國皇家背後鼓動礦石漲價了。
如果西環國淘金船造好了參與進來,就會有新的幺蛾子出現。
討論的結果是,如果鯤本國要派留學生,大德國就不讓他們來,不讓他們來留學是暫時性的借口。那些礦石也要加緊運輸回來,貨船不夠用,那就接著加緊造。
鯤本國,皇帝也在和群臣討論接下來的國策,對大德國和親,這步棋現在看是走對了。
他們首先得到了很先進的武器彈藥,有了自保的能力,現在又得到了一批步槍,****四百發,和繳獲的****藥通用,迫擊炮接下來就可以展開實彈訓練了。
大德國淘金船又來了一艘,黃金產量會翻一番,會有更多的錢用來買武器。
方文傑現在是鯤本國的新姑爺,在不損大德國利益的情況下,也要為鯤本國皇家著想。
“陛下,咱們鯤本國地處海外,和母國大德國離得太遠,否則,有大德國庇護咱們,就不用大力發展國防軍事了。”
“但是,海花國的工業還沒有萌芽,我們應該搶了他們的先機,鯤本國在工業方麵加緊發展,大德國有的,我們也應該有,首先要有基礎工業,沒有工業製造這一塊,國家錢再多也隻是一塊任人宰割的大肥肉。”
他的話是為了鯤本國著想的,大臣們也讚成,本國工業先發展了就不怕海花國主島欺負。
趙誌平符合說:“妹夫你說得對,沒有自己的工業,槍炮子彈就造不出來,如果打仗的話彈藥消耗的多了,那就是麻煩事了,就更不要說造戰車炮艦了。”
一個大臣插口:“可我們沒有那樣能造槍炮的工匠啊?”
皇帝接口道:“一開始的西環國,也是不能造槍炮的,但西環國是從安岩國偷著學來的,他們能偷著學,我們也可以偷著去學呀?”
這事連成王爺也看的門清,也深知到沒有自己的工業什麼也乾不成。
就大德國,如果沒有自己的工業,就女皇那些買來的槍炮,早就指望不上了。
後來有了基礎的工業才有了兵工廠,才出產了****,仿製了迫擊炮,自研了能打***的大炮,拋雷器也是後來製造的。
還有地雷,各種艦船,如果不強大,連不上台麵的鯤本國都不能和大德國和親。
現在看看鯤本國,他們挨著的大陸是南詹大陸,對麵是象國,鯤鵬島離著象國海岸線有一百多公裡。
但象國的科技水平落後,和鄰國南詹國比差得遠,可他們因為挨著南詹國,也是學了許多現代技術的,早就有了小發電廠。
就這樣的陸上小國家,都有嘲笑鯤本國的資本。
南詹國因為祖上的原因,不願意搭理海花國,根本就不想和島國建交,連帶著鯤本國也是海花國的族裔也不行。
如果沒有海盜攻擊南詹國皇家的事情還可以,自從那件事出了以後,南詹國就打死也不好海花國建交了,因為惹不起,他們是怕了這些海盜了。
一旦海花國人回歸了海盜的本質,他們就有了滅頂之災了。
所以,這些年來,這個島國沒有和南詹國實際建交,想進口南詹國的物品,就得在象國轉口貿易,其中就得耗費大量的稅款。他們不得不舍近求遠,和西環國建立友好關係。
他們熟悉西環國,比熟悉大德國要多些,理所當然的要拿西環國說事。
方文傑在朝堂上提出:“我來了幾天了,也了解了一些鯤本國的情況,聽說鯤鵬島也是有煤炭的,鐵礦石在百裡外一個島上也有,品味也不低,如果有了人才就可以建立了高爐煉鋼。”
“這樣就有了最基礎的鋼鐵加工業了,那些槍支彈藥,不就是合格了的鋼鐵加工出來的嗎?”
“大德國也是得到了外國的資料,才能依照資料造槍造炮的,我們沒有資料,但可以派人去外麵學習。大德國,西環國,都可以派人去。”
“可我們前些日得罪了西環國,我們不賣給他們礦石,他們不會接收我們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