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縣。
鞠義領兩萬大軍,並未北上。
而是在任縣建設防禦攻勢。
也正如他所料,呂布一路兵敗,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抵達了任縣。
因為衛達大地主的措施,許多當地世家豪強,恐慌衛達日後還會對他們下手,所以舉族南下。
其實,衛達每次都有留底線,隻是有些人持強淩弱慣了,根本不會把衛達劃的紅線當回事。
所以才會出現滅門之事。
對於這一點,衛達倒是不後悔。
畢竟這裡是東漢末年,有些東西是要鐵腕手段。
慈不掌兵,義不經商,仁不當政,善不為官,這是古訓。
這一點,衛達很清楚。
而且殺雞儆猴也是對他們這些人很好的警告。
至於那些攜財逃跑的世家大族,衛達倒是覺得無所謂。
人才現在關中還夠用,而且自己已經開始在河東普及學堂與學府,不出幾年,必有一群基層官出世。
而且他們這幫人帶走的隻是家中財寶,這些本就不在衛達的目標範圍之內,他要的隻有土地與人口,因為這些才是日後朝廷的根基。
鞠義也沒有想到這麼多世家大族南下投奔他們,隻是一時間湧入這麼對世家大族,他也不知道如何安排。
畢竟一個蘿卜一個坑,容納太多人,很容易產生問題。
“先把各郡縣的投奔世家分彆安頓下來,至少要確保他們暫時無憂。等咱們收回失地,再安頓他們。”鞠義思考片刻說道。
“諾!”
傳令兵領命而去。
與此同時,衛達並未隨大軍一同南下,而是將大軍指揮權交給了張遼,又令張燕為常山太守,真定縣令為副手,負責後勤補給。
衛達的軍隊並不多,加上黑山營,也不過一萬兩千多人。
至於百萬黑山軍,皆被遣散,融入燕山、趙郡北部各縣,分配土地,成為自耕農,為朝廷提供賦稅。
還有數千青壯成為預備役,無需補充前線戰營隻是,他們就負責後勤的守備與糧草運輸。
因為衛達的戰兵不多,所以後勤補給線並不緊張。
不過,往後的戰線隻會越拉越長,光靠一個剛剛修養沒多久的常山郡,還不足以滿足衛達後麵的後勤補給。
於是,他讓高順帶領一營鐵浮屠,隨他北上。
冀州有一個商賈大家,在冀州的名外非常響亮。
袁紹為了拉攏他們,都不惜威逼利誘,強迫他們與之聯姻。
衛達很清楚,日後想要征戰關東,少不了他們的支持。
尤其是想甄家這樣掌控冀州商道的大世家。
其實衛達也有私心,畢竟三國有一句古言:河北甄宓俏,江東有二喬。